虽然数名大臣前后弹劾秦琅,罪名一条又一条。
可皇帝李世民在跟绝对心腹大舅哥长孙无忌私下议论时,却丝毫没有将这些放在心上。不管别人怎么弹劾,罪名有哪些,但李世民有那个自信,秦琅没脱离掌控,也不可能反他。秦琅做事也许有些激进违规,但凭他最近的表现和功劳,这些都不算什么。
一个英明的皇帝,不仅需要办事勤恳忠心守规矩的臣子,也更需要那种不计小节办事能力强悍的臣子,就算是魏征这种嘴皮子强的臣子也一样需要。
每个臣子都有他的用处,皇帝不可能只用一种人,便能治理好国家,管理好朝廷。
战场上需要将军,地方上需要文官,乡里需要胥吏。
“朕也以为起码需要十万之兵,最少兵分三路进击,从陇右、河西两个方向同时出兵。不打则已,要打就必须打要害上,一劳永逸。”李世民盯着地盘,吐谷浑现在已经成了李世民急需要解决的对手。
灭掉吐谷浑,大唐就可以重新进入西域,恢复丝绸之路的繁荣,更可着手解决西突厥的潜在威胁问题。
“陛下,朝廷现在没法出十万大军,府库供应不了。”
长孙无忌不得不提醒皇帝一个现实的问题,十万人的大军出动,不仅意味着要征召走十万个青壮劳力,同时也将意味着起码得调动超过三十万人的民夫辅助。
四十万的青壮,对于灾后的大唐来说,这是极宝贵的民力,尤其考虑到战争的方向,那么征召的军队和民夫都可能是就近从陇右剑南河西关中征召,而这些地方正是这几年灾害最严重,最急需恢复的地方。
也是最缺人丁的地方。
四十万民夫,哪怕只征用半年,也意味着他们将耽误一季耕种,这个损失算起来会非常巨大,大到现在的朝廷难以承担。
这方面,秦琅的计划,却反而更胜朝廷,因为他总共九镇才两万七,而且秦琅还打算是用这两万七千边军开军屯,并在春播屯田结束后才出兵。
两万七千战兵,有可能也只出动一半左右,最多不超过两万。两万人的兵马,陇右是还能支撑的起的。
至于辅兵,若是在春播结束后出兵,且能保证在三月内结束,那么就既不耽误春耕,也不会耽误夏收。
这个规模的兵力出战,粮草供应和运输上,也压力小的多。
最关键的问题是,三月期限,这是个朝廷这边都不敢说的日期。
连李世民都敢豪气的说只凭陇右的这几万人马,就敢说三月内灭吐谷浑。正面决战,都只能是以少敌众机会少,更别说伏允还绝不会给正面决战的机会,那老家伙一定是会玩那种你进我退,你退我扰的战术的。
“陛下,是否召回秦琅,免的他乱折腾,以防万一?”
李世民也知道朝廷兵部拟的几个破吐谷浑计划,都是以三年为准备时间,三年后兵分十五万到二十万之间,兵分三到五路出击,一举灭掉吐谷浑。
这个计划稳是稳,可却太稳了,稳就意味着消耗大,成本高。
李世民不想等三年,也不想耗费比灭东突厥还大的成本,可现在他又没那个能力去打。
秦琅的计划,他知道的很清楚,觉得很大胆冒险,却偏偏让人不免怀有几分期望。若是真的赢了,那就太好了,可以为大唐挤出几年宝贵的时间,还能节省一大笔关键的开支。
李世民想赌一把,押宝在秦琅身上,又犹豫。
“先看看吧。”
最终李世民还是如此道,接下来,他没有再理会唐俭、郑元璹、侯君集的弹劾奏章,甚至让侯君集暂停去政事堂办公,这一手,在朝野引发无数猜测。
因为侯君集奉皇帝之命去了趟陇右宣慰将士,回来后就弹劾了秦琅数条大罪,结果现在秦琅倒纹丝不动,反而是他被这般浇了头冷水。
皇帝这出人意料的一招,马上让御史台的言官和门下省的谏官们,都有些犹豫观望起来。
接下来,果然皇帝根本就没有半点对秦琅,对陇右的旨意,一切都静悄悄的,平静无波。
被浇了头冷水的侯君集呆在兵部,很尽心勤恳的在忙着给陇右将士们叙功论赏。
·······
不管怎么说,皇帝的这个冷处理法,便是让陇右的薛万彻段志玄等再无顾虑,秦琅和程咬金等更是加劲猛干。
秦琅打着西海道行营、陇右宣抚使行辕、叠州都督府这几个旗号,在全力的推动着自己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