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8章 跑马圈地(1 / 2)

贞观俗人 木子蓝色 1551 字 2022-09-29

折冲府外移,也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如今中原土地兼并严重,朝廷不立田制不抑兼并,甚至鼓励兼并,重要的原因就是贞观以来对外开拓武功赫赫,朝廷迫切的需要移民边疆。

边地有大量的新征服之地,却无人移民耕种。

中原地少人多,百姓手里地少,耕种收益也低,百姓苦穷,朝廷又哪能多收到税,更别说人穷了,社会也就不稳定了。

这些年朝廷就形成了不仅不抑制兼并,甚至还鼓励兼并,根本原因就是,朝廷要把中原的穷人赶到边疆移民,到那边重新给他们授田,让他们成为地主,为国守边。

至于中原的田地被皇家、贵族豪强们大量兼并后,搞庄园经济,普遍采用的是把对外战争俘虏来的胡蛮做为奴隶,来经营这些土地。庄园化奴隶经营,生产效率还高。

反正大唐早完成了税赋改革,不再是过去以授田、丁税为主的那种税制,也不怕庄园经济下百姓投效地主,隐匿户口的事。毕竟现在是以田亩为征税的基础,有多少地就征多少税。

田地是庄园模式,还是百姓散耕模式,这地亩总量又没变,税收也没少。而且,把大量少地无地的百姓鼓励移民边地后,边疆新征服地区的土地授给新移民们后,经过头几年的减免税赋,以后这些地就又成了新税源。

税基大大提升了。

所以同样是土地兼并,以前朝代是拼命防止和打击,因为兼并会带来大量的失地农民,而在以前朝代的税制下,百姓是重要的纳税人,是国家财税的重要税源,一旦他们失地,也就无法承担国家税赋,国家财政将会破产,甚至百姓也会破产,最后王朝玩完。

可贞观以来的新政,却不怕这些。

因为一改过去按丁征税的模式,改以按亩征地税,按户等财产征户税的新两税法,加上各种工商税,以及盐糖茶酒等这种变相的间接税,因此百姓种不种地不要紧,有没有地都不要紧了。

没地不征地税,没钱户税也收的少。

没地也不用担心说没收入,毕竟工商大兴,有很多进厂打工赚钱的机会,何况有佃租法案,没有地了,那去给地主佃田租种,朝廷有法律规定了佃户也是国家良民,不再是以前那样依附于地主的部曲、佃户了,地主不仅连租税都无法自己说了算,甚至不能随意的加租、和改租、拒租。

田租六年一租,租率有朝廷的最高限制,同时租约到期,佃户还有优先续租权等等。

说白了,在大唐,地主跟佃户之间没有什么依附关系了,佃户们的基本权益得到保障,没有自己的地,也不用担心被地主卡脖子。

再说了,实在不行,还可以移民边疆嘛,不想在中原做佃户,那就去边疆做地主。

要是有钱也可以自己做生意,反正现在也没有什么歧视工商的事。

如今朝中的宰相们也是看中这条,提出要将折冲府外移,现在内地折冲府的军田朝廷收回,可以出售也可以出租,这能得到一大笔钱,可以用于填补军费开支。

然后在边地根据需要,重新调整部署折冲府,比如说西域属于第一优先等级,那么在那边部署个一百个折冲府,部署十万府兵。然后东北的辽东朝鲜,第二优先级,在那边也部署百来个折冲府,部署个八九万,十万的府兵。

再其次是西南地区,通海、永昌、洱海、丽水、骠越、藏南、西昌这些地方,遍地蛮夷,交通不便,肯定也得部署大量折冲府。

这三大边镇后,塞北、河陇、交州等地,肯定就是次要级的,部署二三十个折冲府,有个两三万人就够了。

而其它如两京之地,仅需各保持个百来个折冲府就够了。

至于说山南江淮河北岭南诸地,相对富庶太平,所以各部署个八九个,十个折冲府,有万把人就够了。

重新调整军事重心之后,那么超过七成的折部府外迁。

边疆之地现在最不缺的就是地盘,还能优先调最好的土地。

比如说在西域,高昌、庭州、碎叶、伊丽、清海、大宛,以及疏勒、于阗、龟兹、焉耆这些地方都有很肥沃的平原、绿洲,宜耕宜牧,到时十万西域兵马,上百个折冲府可优先在这些地方圈划军田,授给安西府兵落户。

除了基本军田外,为了鼓励这些府兵镇边,还可以拿出更多土地来授给军官们做职田,若是将士们立功,还可以再授他们勋田,甚至是领地采邑,允许世袭。

反正现在授地没什么成本,但这些却是能够大大改变贞观以来后,府兵们缺少足够的动力的问题,打仗立功,不仅能升官授勋,甚至还能封爵封地,这难道还不够吸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