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十几颗核弹在空旷的太空中炸响,双方庞大的舰队均接收到了核弹爆发的磁脉冲。犹如士兵听到了战鼓的身影,巨大且修长的舰体尾部爆发出明亮的光芒,一艘艘战舰开始加速。在太空中形成宽阔的面阵列朝着预定战区行驶过去。
在空旷的太空中没有任何遮挡,双方庞大的兵力阵列线相互之间一览无余。在这个太空战场中普通的战列舰就是步兵,而航母的舰载机集群,就是这个星空的骑兵,而泰坦战舰这种能放射奇异夸克流的武器就是炮兵集群。
战争让人进步,人类的星际文明在内战过程中确认了这一套太空战争的套路。方风在战争中建立了仆役制度,且在整个控制区域推行了仆役制度,建立了航母战斗群体系。
而碎星则是建立了泰坦舰队这样的炮兵体系。一艘艘长20公里宽五公里的看起来胖乎乎的战舰混杂在战列线的队列中,在碎星的上千万战舰的序列中,该种泰坦战舰数量超过五千。
在碎星巨大战舰的内部是一个个瓶胆一样的机制,内部约束着夸克群,这些夸克群可以随时放出在细颈的反应仓中加速,汇入大量的重核元素,转变为中性的奇异物质,朝着太空喷射。
当巨大泰坦战舰开火时,前方会有各种发光且不连接的模块结构在战舰前方构建一个长三百公里磁场管道,这个管道能让喷射流更加集中。在战场上这些火炮率先发言,他们的目标是太空中的骑兵,也就是大量的航母战斗群。由于反物质反应装甲的原因,大型战舰正面冲锋时难以被奇异夸克的炮火毁灭。这些炮兵在战场上主要的任务就是清场飞机集群,同时在战列舰相互炮战的时候,干扰对方的射击。
碎星一方五千艘泰坦战舰,分别在太空中分为八十二个集群,这些战舰前方每一次发射前方都会出现一个身长是自己十几倍的光柱。这个光柱就是模块结构在舰队前方形成的炮管。
每一次发射,奇异夸克喷流中的带点杂质粒子的冲击力都会让这样的炮管陡然伸长一截。然后在磁场作用下又再次复位。由各种圆环在太空中排列构成的炮管就这样在发射过程中,不断的伸缩。
太空中大片的航母战斗飞机集群被击毁,只有百分之六十可以幸存,然后对战列舰起到攻击效果。太空航母的舰载机士兵成为了阵亡率最高的兵种。在战场上幸存绝大部分是靠运气。犹如火焰喷射器下的苍蝇群,队列越密集越容易被泰坦的舰载雷达注意。
而方风一方战列舰集群,则是和一艘艘数百吨的护卫舰编队的,这些护卫舰,开启了一个半径三十公里的球形磁场区控制着反物质环绕其上,为战列舰编队形成一个球形的盾牌。
由于无法将整个战列舰加载反物质装甲,所以他们采用了折中的处理方案。这不是技术的原因,技术上他们能把战列舰加上这一层装甲,但是成本太高了,反物质太不稳定太危险了。这个环节容易出错,一旦出错毁掉整艘战舰。所以分开了两个模块,护卫舰模块和战列舰模块。护卫舰结构要比战列舰简单,加载防御模块,容错率高。而一旦护卫舰模块出错,也不会让战列舰模块受损。
所以在太空区域则可以看到这样一个个球形的力场被一艘艘护卫舰撑开,在战列舰的前方列阵展开,整个战列舰面就像一群持盾武士一样在太空中列阵。
方风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是让任迪佩服的。这是工程师对工程师的惺惺相惜。看起来没有整艘战舰集成那么高科技。但是在成本上和产品稳定性,这种防御模块和进攻模块分开的战舰制造方式,极大的提高了两种武器的性价比。
任迪在非常佩服之余,山寨之。任迪也造了一批吨位为三十万吨的护卫舰,武备仅仅是激光火力。而反物质装甲以及磁场装甲一应俱全,那批战列舰的护盾顶不住了,就让这批护卫舰派过去,把球形护盾开起来,挡住前方火炮,让战列舰的在这段时间内把护盾体系恢复,或者是直接后退。
所以在双方战列面上,这种小型的护卫舰组队在一艘艘战列舰之间穿梭,也成了战场上常见的风景线。他们是整个战列面的救火员。
整个太空战场上,钢铁整齐排列,护盾防护罩在炮火中闪烁,被奇异物质灼烧过的舰载机在惯性作用下,砸响战列舰。最终在激光的拦截下变成了一大团宇宙尘埃。最后撞在了战舰的反物质光罩上,让光罩骤然明亮,出现了一个光球的轮廓。
而有的时候一些舰载机成功投弹,在战列舰的磁场区域绽放明亮的光。每当这个时候,对面的战列舰就像见了血的鲨鱼一样,优先集火这艘战列舰。趁你病要你命,在这个宇宙中也是争斗的不二法则。而这个时候附近待命的护卫舰,就会张开护盾为磁场不稳定的战列舰,撑起一片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