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到了国话通知开会的时间,季铭对周冲的理解越来越深刻,但“还愿成功”的声音却依然没有到来。
第一次开会是大会,除了几位明星级别的大咖,院内的重磅演员、绝大部分的参演演员都到场了,重要人物们也全数到齐,可见国话对《雷雨》的重视程度。
季铭随便听听,直到大会结束,周少红给他介绍了两位老师:
A组的周冲扮演者汪磊,有点娃娃脸,但已经35岁了。
B组的周冲田一河,北电毕业,今年28岁,并不是国话的人,是地方上借来的。
“有什么不太懂的,尽管问。”田一河笑容爽朗。
“有空的时候,可以多去看看两位老师的表演,学习一下。”周少红说道,尽管她心里认为季铭的水准,不比田一河低。
等周少红带着季铭去开小会,田一河才转向汪磊:“这个小朋友也不知道是谁的关系,周导对他倒是用心。”
汪磊笑着摇摇头,并不应和。
“不过她恐怕要失算喽,心气太高,一来就是《雷雨》。估计为了选周冲这个角色,也花了不少心思。”田一河挑了下嘴角:“以为咱们俩演的多简单呢。等到他上台,就知道轻重了,年轻啊,嘿,汪哥,咱们打个赌怎么样?”
“赌什么?”
“就赌这个小朋友担不住!要是我输了,我就让他来我们组登台。您要输了,就让我也去您那组见识一回,怎么样?”
……
相对于剧院的大会,周少红的小会更有意义。
《雷雨》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周少红引用了很多原作者曹禺的观点,也说了很多评论家、剧作家、大演员对《雷雨》的评论。
“对这部戏的解读有很多,就像是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一样,一层两层三层,各种隐喻、象征——比如周冲,有人说他是曹禺为这出悲剧安排的一道光,光终究灭了,却曾经亮过。哪怕在最黑暗的时代,依然有那么多人为了寻找光明孜孜以求,不顾身不惜命,一派天真,理念纯粹。
还有人说周冲是曹禺先生的自画像,他写这出剧,其实就是在思想世界里寻找那一片海,吹着风,有点咸,但空阔无极,自由无限。”
周少红将各种背景,各种研究,娓娓道来。
演员们也时不时参与其中,把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全盘托出,毫不保留。
每个人都做了扎实的工作和思考。
这个小会,一开就是一天,一连开了三天。导演的理解、演员的理解,碰撞出的新火花,以及对“青春版”的想法,大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大脑风暴狂吹。
季铭是第一次经历这种讨论。
太透彻了,甚至显得有点咄咄逼人——轮到你说的时候,大家就静静地看着你,哪怕你一下子语塞,也没人笑话,也没人催促,但却坚持要等到你说完,而且言之有物。
人的可耻心、自尊心和好胜心,在这种环境下都会爆发,逼着自己去想,去琢磨,去查资料,去通读剧本一遍又一遍,去看经典版本一遍又一遍。
第三天的会开完,季铭长长地吐出一口气,伸了个懒腰的功夫,就听到了锦鲤的声音:
“还愿任务完成!”
——
求推荐票,求收藏!大家会员登录之后给我点一点,榜单好像是算会员点击跟收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