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想了想道:“海先生是一个好人,个人清廉而且有气节,实乃百官的楷模,不过……?“
杨峥盯着他道:“不过什么?“
于谦被他神色所迫,竟吓了一大跳,暗暗松了一口气道:“不过,这官儿可不是这么做的?“
杨峥哦了声,饶有深意的看了一眼于谦,道:“此话怎说?”
于谦想了想道:“如是要清官,海先生的确算,可他在南京倒是清廉异常,八抬大轿不坐,骑驴子上班,其他的官儿,谁还敢坐轿子,弄到最后,几乎没人愿意替他干活了。
而他似乎永远是和富人作对的,穷人和富人打官司,不管谁有理,海瑞肯定判富人输。如此为官岂不误事?其实,做官也是有学问的,用现在的话说,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官一任,弄得鸡飞狗跳,不能兼顾各方利益平衡,虽说是清官,但定非好官。这样的官儿再多,只怕于国于朝廷无益处?“
“说得好,不愧是于谦兄啊?“杨峥暗暗赞了声:”果然是英雄所见略同啊,怪不得他后来能与后来张居正一样,能在大明危难之际,能做到力揽狂澜,但是这份为官的看法,两人有着惊人的相似!“杨峥点了点头道:”于兄所言极是,海先生的确是个好官,但不是一个对朝廷有益处的官儿,这样的清官有一个便好,若是大明王朝人人都如此,只怕会乱了套?“
于谦点了点头,抬头看了一眼杨峥道:“杨兄弟所言极是!”
杨峥看了看门外的天井,见杨士奇还在忙碌,显然开饭还有一会儿,便道:“趣事儿还没完,于兄还要不要继续听下去?“
于谦只觉得今日这番话儿虽有些匪夷所思,却不得不说对自己大有益处的话儿,闻言点了点头道:“杨兄请说?“
杨峥道:“海先生辞官不久,朝中碍于他的清名,不断的有人上书请海先生为官,当时正是也叫张居正的大官当首辅,此人极具才干,闻言后对对吏部尚书说:“海先生是一个好人,个人清廉而且有气节,这都是好的。我现在要选用能臣为朝廷做事,是要选好官而不是选好人。好人就是大节不亏,不贪不懒,做事有规矩。好官不一样,上要让皇帝放心,下要让老百姓得实惠,上下通气才叫好官。” 在他看来,海瑞这个人,做事太极端了。这是为官之人所忌讳的。张居正认为,好人不一定是好官。海瑞只能算是有政德而无政绩。在他秉国的十年里,海先生一直没有被启用?“
杨峥说完,并没有立即再说话,他将目光看向于谦,这位不久将来能挽救大明王朝的民族大英雄面色凝重,显然是沉吟。
许久才轻叹了声道:“这位张居正的官儿,才是个真正与朝政有利的官儿?“
“能看出这一点,果然不愧是于少保!“杨峥暗暗赞了声,呵呵一笑道:”于谦兄果然好见识,这位大官儿,平生说过“非得磊落奇伟之士,大破常格,不足以弭天下之患。”他秉国的十年里,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财政上清仗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总括赋、役,皆以银缴,”太仓粟可支十年,周寺积金, 至四百余万”。军事上任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镇北边,用凌云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乱。吏治上实行综核名实,采取“考成法”考核各级官吏,“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政体为之肃然。能有这种局面,就是他不用空谈误国的清官,而用使用的官员,清官固然不可多得,但对朝廷来说,对百姓来说,那样的官儿再多,毫无用处,反而是那些人品上或许有瑕疵的人,却是为朝廷,为百姓真正做好事的人,这样的官儿才是与百姓,于国家有益处的官儿,这位张大人便用过这样一个官儿?“
^^^^^^^^^^^^^^^^^^^^^^^^^^^^^^^^^^^^^^^^^^^^^^^^^^^^^^^^^^^^^^^^^^
第一更送上了,请诸位围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