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宗看了看手中的纸条,又看了看那太太监,这种事情若是搁在往日,他是不相信的,什么扶鸾不过是装神弄鬼的骗人把戏罢了,糊弄一下百姓还可以,糊弄堂堂帝王,未免太小看他了,可今时不同往日,受胡天师多日的熏陶,一向对道家没什么好感的宣宗着实看了不少道家典籍,比如《黄帝四经》、《黄帝铭》、《黄帝君臣》、《杂黄帝》、《力牧》、《伊尹》、《太公》、《辛甲》、《鬻子》、《管子》,《太一生水》、《文子》、《庄子》、《列子》、《六韬》通过研究,他发现道家的确有其厉害之处,如果说儒家的核心是仁的话,那么道家的核心便是天地万物了。依道家来看,儒家的倡导虽好,却只能靠严以律已刻意做到,一有不慎,则内以伤身,外以乱人。前朝儒生发展到“存天理、灭人欲”便可看出。而道以自然为本,以人天生之欲而推之,更加贴近于人的生活。再配以虚无为体,柔弱为刚,执一以为,齐物为心,则可以做到二厢自然,智愚相宜,强弱相合,以致物我两忘,这是一种木音希声般的仁,故对于儒的“温检恭良让”的人德了,道家更注重如何做到自然,故有“虚无、齐物、守一、柔弱、纯粹素朴”五德,从而有了以自然而为,仅得大有,大得,大是,大乐。“人皆知持物之乐而不知不持物之乐。”这正是道家追求自然的目的。而自然的极致,则似婴儿,无识无是,不受物性。可谓之自然之至。能做到这个境界多半都是神仙的人物了,古往今来,道家仙人比比皆是,丘处机、张三丰、吕洞宾、张果老、刘海蟾那个都是足以让人羡慕的仙人,可以说道家暗含的大道实在太多,即便他是人间的帝王也说不清道不明,万一是真的,自己不照着指示做岂不是违背了天道。这么一想越越发拿不定主意,左右看了看,转过头来对刘林问道:“刘公公这事儿你怎么看?”
刘林一向对这些道家传闻十分的信奉,是个忠实的道家信徒,听得皇上问话,急忙将身子向前倾斜了几分,语带敬重的道:“皇上,奴婢以这事儿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
宣宗皱眉道:“这话儿怎么说?”
刘林道:“皇上还知道奴婢是哪儿人么?”
宣宗道:“朕没记错的话,刘公公该是燕山人吧,永乐十二年入的宫,算起来该有二十多年了?”
刘林忽有些感动,一个太监能被皇上如此记挂,此生也算不虚了。点了点头道:“皇上好记***婢便是燕山人,在我们燕山有个叫刘海蟾的人,此人特别喜好谈玄论道,与道士交往甚密。一天,有个道士来访,刘海蟾以宾客之礼相待。问道士的姓名,默而不答,只是要刘海拿出鸡蛋十个,金钱十文,以每一文钱间隔一个鸡蛋,将钱和蛋层层垒叠,十蛋和钱垒成了一个塔状,而并没有坠下来。刘海蟾惊叹说:“危险!”道士告诉他:“你身家性命面临的危险,更甚于此。”刘海蟾问:“如何摆脱这种危险?”道士并不作答,而是拿起鸡蛋、金钱,掷之地上,然后长笑而去。原来,道士是说刘海蟾身居高位,这高位就像叠垒起来的鸡蛋一样,随时有可能坠毁。而要摆脱危险,免去杀身之祸,就要抛弃荣华富贵,就像道士将鸡蛋、金钱掷于地上一样,弃荣华富贵如敝履。刘海蟾很快明白了道士的用意,当晚摆了一桌丰盛的酒席,美美吃了一餐,然后砸碎所有的宝器。第二天,解下相印,穿上道士的服装,假装发狂而舞,出了燕国,远游秦川去了。在路上他又遇到那位道士,道士授给他服丹成仙的口诀。刘海蟾方知他是正阳子,即钟离权。
两年以后,燕王刘守光僭称大燕皇帝,不久就被朝廷剿灭,刘守光遭诛灭九族之祸。而此时,刘海蟾正云游天下访道。后画遇上了吕洞宾,授之以秘法,乃得道成为真仙。从此,刘海蟾以钟离权、吕洞宾二位仙人为师,追随他们遁迹于终南、太华之间,不知所终。这事儿可是奴婢小时候家里一位年老的长者说的,想来不会有假,可见这些道家仙人的事情十有八九就是真的,胡天师是武当山的道士,又是天师,怕是有些手段?陛下还是信了为好。“
宣宗仍沉吟不决。
刘林见宣宗还面带犹豫之色,又道:“奴婢家的事情,陛下可以不当真,可这半年在发生在京城的两件怪事,奴婢觉得陛下不可不信了?”
宣宗哦了声,刘林口中所说的两件怪事,确实算得上怪异的事情,就在今年年初,京城举行三年一次的会试,往来京城的举子求乩仙示题,乩仙书‘不知’二字。举子再拜,求曰:‘岂有神仙而不知之理?’乩仙乃大书曰:‘不知不知又不知。’众人大笑,以仙为无知也,是科题乃‘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三节。又甲午试前,秀才求乩仙示题,仙书‘不可语’三字。众秀才若求不已,乃书曰:‘正在不可语上。’众愈不解,再求仙明示之,仙书一‘署’字,再叩之,则不应矣。已而题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一章。”乩仙的手法很模糊,这是其高明处。学子很会联想,以“不知”为“不知命”,以“不可语”为“不如好之”,“署”是四个“者”,这些都与考题应验了。
其二,是年初刚刚任命的礼部侍郎刘贺,此人在受命之前是做御史的,据他所说,他曾经举行“扶乩”向神仙求问自己的寿命,神仙判断他当死于某年某月某日。刘大人计算日期,已经不远了,因此常郁郁不乐。可是,到了他当死的那个日子,却安然无恙。后来进入本朝,官至九卿。一次遇上同僚家举行“扶乩”,当年在家中告诉他寿数的那个神仙又降临下来。他乘此机遇,叩问当年判断没有应验的原因。神仙给他的判语说:“你不去死,我有什么办法?”刘大人仰首沉思,恍然大悟,急命备车告退。原来,神仙所判的某公死期是宣德九年,他原先的顶头上司因贪墨巨大,事发之后,在自家自缢了,他当初就是因为拒绝了同流合污,才得以存活下来。这两件怪异之事在年初传遍了大街小巷,那些道士认为这是老天爷给出壮大道教的告示,拼命的宣传,胡天师身负重任,少不了要将这两件怪事告诉了他了,所以他这个住在深宫的人间帝王也知晓一二,那会儿他不过是当做一则趣事笑笑,并没当真,如今就不同了,对道家了解越深,他越发觉得有这种可能,否则丘处机、张三丰、吕洞宾、张果老、刘海蟾这些仙人从何而来呢?
宣宗沉吟了片刻,又看了看手中的纸条,忽的哈哈大笑道:“胡天师就是天师啊,也只有他才能替朕问出了天道,天道上说,朕不易与群臣见面,朕也是这么想的,如此可见这天道是真的?”
刘林见宣宗信了,暗暗松了一口气,看了看桌上的檀香差不多见了底,忙弓着身子小声的问:“皇上,这太医咱们还见么?”
宣宗将手中的纸条微微一扬,道:“天道如此指示,朕自然要遵循天道,传朕旨意,萧太医与杨尚书忠心可嘉,朕本想见一见,奈何天意如此,还请两位爱卿遵循天道,早早退回!”
不等宣宗说完,刘林便带着口谕赶往宫门而去了。
宣宗望着刘林远去的身影,又看了看手中的金色的纸条,自言自语的道:“夫春气发而百草生,正得秋而万寳成。夫春与秋,岂无得而然哉?天道已行矣……天道已行矣……。”
城门外,杨大人可是一脸的沮丧,这也难怪,要说这事儿换做是谁都得郁闷,好不容易挨着这个机会,好入宫一趟,一来看看皇上的病情,二来再趁机劝说劝说,好歹也算是尽了为臣的本分,为此,咱们的杨大人三更天就从暖和的被窝里起来了,迎着冬风一路感到了城门外,城门的那个冷风如何冷就不用说了,身为臣子吃点苦头这还不是应该的,关键是你在这寒风瑟瑟的冬日里等了足足一更天,好不容易等到了城门被打开,缩着脖子,搓着双手,揉了揉冻得发麻的双腿客气了一番与萧太医一前一后进去了,眼看就要到了暖阁,却门前的侍卫给拦了下来,拦住了就拦住了,似这样的事情在这京城每天都会发生,今日皇上不想见,大不了明日接着来就是,还能天天不见不成,可恨就可恨在这儿,一帮身着金色铠甲的侍卫当中拥簇着一个太监,这就让人不舒服了,你说你一个没种的太监,怎么就能前呼后拥的,那么神气活现的,反而是做大臣的,做太医的缩着脖子,吸着鼻递,仰着被冻得发硬的脖子看着对方,这,这不公平,难道就因为你们少了一样东西,就能在这皇宫大内神气么?
就在杨大人在内心深处不断的质问下,那太监笑眯眯的走上前,看也不看杨大人与那冻得够呛的萧太医,扯着嗓子说了声口谕。
可怜的杨大人与萧太医不得不冲着那太监跪了下来,等候口谕。
口谕就口谕吧,皇上一天下来传达的口谕没有一百也有八十,那个不是这么做的,他是堂堂兵部尚书不假,可也不能违抗圣旨不是?只要不耽搁入宫给皇上瞧病就行,所以杨大人与萧太医很没脾气的跪了下来,神情如两头听话的小绵羊。
那太监似很满意杨大人与萧太医的神态,颔了颔首居高临下传达了皇上的口谕。
杨大人本没将口谕当一回事,还以为是皇上对他们这么早入宫来帮衬着看病给出一番赞扬,却不想皇上给出的口谕是为了江山社稷,为了皇上龙体,在养病期间群臣不得与自己相见,这理由让杨大人有些回不过神来,什么叫群臣不得与皇上相见,这不是摆明的糊弄人么。
有些动怒的杨大人当即提出了异议,他并不是一个容易动怒的人,尤其是这几年随着官儿越做越大,手中的权利越来越大,在官场摸爬滚打了差不多十年的他越发知道克制自己的怒气,为官时必须四平八稳,绝不能任意的得罪人,以免树敌太多,遭人暗算,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杨大人的脸上永远挂着一副让人如沐春风般的笑容,见水都一副人畜无害的神情,哪怕是宫中的太监,杨大人大多数也是这个神情,所以为官十年,杨大人的口碑除了那些言官御史之外,内阁、六部、宫里宫外总算还过得去,可今日的杨大人着实克制不住,这倒不是因为他在外面遭受了寒冷的冬风毫无情面的吹拂了一更天,心生怨气,他还没那么矫情,他愤怒的是皇上竟因如此荒唐的理由,他甚至怀疑这样的口谕是不是出自皇上之口,毕竟皇上身子骨病了,谁也不知发生了什么,历朝历代小人利用口谕使坏的例子可不少,赵高、李斯,趁着秦始皇病重合谋,伪造遗诏,迫令始皇长子扶苏自杀,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最终断送了不可一世的大秦帝国,没准儿这帮太监也做出了这个勾当,所以杨大人愤怒了,与其说这愤怒是因宣宗给出了这道荒唐透顶的口谕,不如说是为了辨别这口谕是真是假罢了。
不想,那太监并不为所动,对着杨大人不卑不亢的道:“小杨大人,你也别生气了,这口谕皇上可不是当着咱家一个面说的,在站着的侍卫可都听得一清二楚,咱家只是传达而已,若杨大人再在宫中胡闹,咱家只好让侍卫动手了,咱家一向敬重杨大人为朝廷立下的功勋,才好心好意地说这些话,还请杨大人莫要为难咱家,早早退出皇宫为好。”
最快更新无错小说阅读,请访问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