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万三的巨额财富是怎么来的?史书上记载,分析当时世界经济格局,沈万三是靠搞外贸挣得巨额财富的。就连他被发配到云南后,还利用茶马古道继续搞国际贸易。
沈万三在周庄经营家业时,时常往来于海上,他绘制了一份航海图,图中有钓鱼岛的名称和方位,后来航海图传到了后代沈复手中。
沈复沿着沈万三走过的道路走了一圈,对岛周边情形及方位都有详细目击记载,写就了千古名篇《浮生六记》,这成为钓鱼岛属于中国的铁证。
现在看着顾叙手中的这张牛皮纸,霍思宁看了又看,怕这东西作假,还特意用天眼透视了一番,看到这牛皮纸上笼罩的紫色灵气跟那白玛瑙酒杯的一样的,霍思宁心中才肯定,这东西应该也是沈万三留下来的。
可是,史书的记载应该不会错才对,沈万三既然将航海图留传给了自己的后代,又怎么还存了后手,又画了一张这样的图连同这个杯子一块儿给藏起来,这是什么用意?
霍思宁想不通其中的问题,索性将注意力放在了这张牛皮纸上,既然猜不猜沈万三的用意,那就看看这张航海图吧。
在这张不大的图纸上,画的航海路线霍思宁却是十分熟悉,这条路线,正是从苏市出发到波斯湾以及欧洲各国的海上航线,也即是史书上记载的海上丝绸之路。
不过,除了航海路线之外,霍思宁更关注的,是这种图纸上的文字部分。
在图纸的一侧,还夹杂着不少批注,批注上不光写着沿途诸国的人土风情,政治、地域等珍贵资料,还有关于航海运输给养以及海上通信联络方式等等的详细介绍。
一个商人,从无到有,要绘制出一份这样的航海图,要付出多少心血和代价才能将这些资料汇集起来?
看到这张图,霍思宁的心绪是复杂的,如果这就是沈万三的商业王国,那从这张地图足以窥一斑而见全豹,可是就是这样一个优秀到近乎逆天的商业天才,却被大明帝王扼杀在了摇篮之中,如何不让人唏嘘?
这也就算了,更让霍思宁感到惋惜的是,一个小小的殷商就能做到这样的地步,换成官方来做,凭借官方力量进行航海游记的郑和,绝对比沈万三做得更好。
那也就意味着,那份郑和下西洋之后不久就被烧掉的航海图,比她眼前的这份要更详细,也更具有历史纪念和研究价值。
霍思宁在心中大胆猜测,如果那份航海图没有被烧掉,而是被上位者重视起来,也许华夏国也能参与到工业革命,那也就不会有后来的八国联军侵华,也没有后来的几十年动乱和战争?
想到这些,霍思宁心中就有一种憋闷的感觉,那一把火,烧掉的不光是一份航海图,而是一个让大国崛起,领先世界数十年的机会。
当然,这些也只能是想想罢了,既已成为现实,也就只能在心底长长叹息一声罢了。
霍思宁遗憾地想着,目光落在这份图纸上,忽然注意到这图纸上的航海路线上,有一个墨色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