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2章 争议(1 / 2)

现在主流的电影市场还是在北美,也是最大的票房所在地,可即便是美国的电影制作方,想要节省成本的话,选外景也很少在美国本地拍,去加拿大欧洲以及澳大利亚这些地方,要靠谱得多。

秦放歌拍这英文电影,想要打入北美市场,还得营销那边多努力才行。那边的院线没那么容易上,鸿雁公司以前有运作过,效果一般,但国内的导演们都乐此不疲。这会也得到答复说要看过样片再说,秦放歌这次跨界有点大,他现在美国名声也不显著,连周佳的影响力都没达到。指望人家看他的名号就行也不现实,别说是他,那些著名的导演拍出来的新电影,行公司和院线也会斟酌考虑的。毕竟腐朽堕落的资本主义国家,一切以利益为第一要素。

秦放歌原本还想着搞全球行的,可惜被现实无情打脸,还是脚踏实地一步步的来比较好。不过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穆齐奥很看好这部电影,还跟秦放歌建议,可以先不用那么着急上映,多参加几次电影节,如果能多拿几个奖项的话,行商会抢着签约的。而且,拿奖的话,对票房也是相当有帮助的。

“先联系着试试呗!”秦放歌说。

薛敏则讲,“先在国内上映的话,问题其实并不大,不定非得全球同步。其他地区晚些时间上映也没什么问题的,先在国内攒攒口碑也是极好的!”

席晚晴也还是想争取一下,也和参加过电影节的穆齐奥多方打听相关的条件要求之类的,有的电影节要求参加的影片并未公开上映,有的则不考虑这些。

穆齐奥也表示,如果秦放歌想先行在中国上映的话,影响其实并不大。去这些国际电影节的行公司,基本都国外的公司,想打入中国的行市场也挺难的。而且,如果在中国口碑爆棚的话,对海外市场也有利好。尽管不同地区的观众,喜欢的风格口味有些和不一样。但肯定比口碑差的电影,占有更多的优势。

关键还是要把电影拍好才行,这点大家也都有共识。

尽管还没正式签约,穆齐奥进入状态却是挺快的,秦放歌也喜欢他这样的态度。出国的这段时间,秦放歌要把剧组完全搭建起来,还有外景地和主要演员,都必须签订好正式的合同才能放心回国。

这几天的话就先把剧组成员搞定,男主角19oo和他的好基友麦克斯两名演员,秦放歌会亲自参加试镜,其他演员的话,多少都是会了解些的。其他配角的戏份也不少,滥竽充数肯定不行,像是收养19oo的黑人老爹,船长,乐器店老板,乐队成员等等。他都希望能有鲜明的特点,这方面,要沟通协商的东西还挺多的。

徐晶这边,也必须得跟穆齐奥他们密切配合才行,服装道具方面,她们都是爱美的,在做出符合不同年代风格的同时,都希望看起来美美的。当然,头等舱的客人和普通客人,肯定会不一样。其中还有特别有意思的一幕,也是最19oo跟好基友胖子麦克斯交流音乐的时候,麦克斯问他音乐的灵感来源,他就给每个人配了一段音乐,有像是和情妇谋杀了丈夫的贵妇人,有陷入过去回忆无法自拔,还有一个偷了别人的西装混入头等舱来想要结识贵人甚至是展开一段艳遇的小伙子。19oo还断定说,这个人一定会是船上第一个见到自由女神像的人!

这对徐晶以及她的团队的考验不小,但她早已欣然接受了挑战,大屏幕的电影,画面清晰,对服装道具的要求也更高,精致唯美的复古风格,做得好的话,会让人有身临其境的代入感,能很快就融入那个年代中去。

和穆齐奥的合同在商量好之后,就让法务部门正式起草拟定,明天签约,并要尽快把剧组成员完全搭建起来。

这些天,秦放歌要忙的,就是剧组的这些事情。

和古典音乐圈,特别是歌剧同行打交道的事情,他就全权委托给了周秀英。网上和周佳的纷争,秦放歌完全不知情,就算知道了,他也不会去凑热闹。他要忙的事情还挺多的,和穆齐奥的会面结束后,又去和周秀英钱菲菲何雄他们碰面。席晚晴和徐晶她们则是和从国内过来的,大秦公司的法务以及财务部门的人员一起拟合同的事情,各方面问题都要考虑清楚,还得加班加点才行。

在周秀英的酒店房间,秦放歌和她们几个人碰头,聊聊这天的情况。周秀英和钱菲菲几个人的心情都相当不错,这无疑是周秀英这辈子最为风光的时候,有这样的好学生,她这个老师也被捧上天去了,荣耀和光辉一点不比秦放歌来得差。

周秀英和罗马歌剧院的合作事宜,进展也相当喜人。卡米罗这个以利益为重的歌剧院经理,在见识到秦放歌的强悍实力,以及票房号召力之后,对合作的事情,更加上心!虽然没能成功从政府那里要倒更多的赞助资金,但总归是好的开始,他把更多的心思放在了基金会和企业赞助上。以原本歌剧院那要死不活的状态,还真是难!如果能签约秦放歌的话,就最好不过了!

可惜这想法极其不现实,周秀英直接就表示不可能,还讲如果他要签约的话,也肯定签更好的歌剧院。选择和罗马歌剧院合作,就是很给他们面子,当然,更重要的因素是,他要在罗马这边拍电影,要不然,也根本没罗马歌剧院什么事情。

卡米罗也只能是退而求其次,秦放歌的演出,其实已经为罗马歌剧院赚到了很多好处。这是他国外演的地方,在媒体报道中,也被屡屡提及。卡米罗思想可不迂腐,还让同他交好的媒体写了些评论的文章,诸如“神奇中国小子震撼全场,意大利歌剧何去何从!”

诸如此类,对意大利本土的歌剧事业继承和展,提出了深深的忧虑。也呼吁政府和企业家等等,能多赞助,培养更多的歌剧人才,维护这项伟大的文化遗产。这也可不是第一次了,大家都做得轻车熟路。

诸如此类的评论和报道,也被转回国内,看成是意大利媒体对中国歌剧水平提高感受到的巨大威胁,这个歌剧国度的一众歌剧歌唱家,竟无一回合之力。即便是普契尼在世,也没办法和秦放歌争雄!

卡米罗的这些举动做出来之后,倒是让罗马歌剧院那些要被他解聘的交响乐团和合唱团成员对他的态度稍微有些改观。但这也无法改变他们被解聘的命运,拉不到赞助,养不活这么多人,解聘他们节省成本,似乎也是唯一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