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也是同样,轩悦萌走了,华军走了,台南又成了日本军队和清军两支军队对抗的局面,日本人没有补给,要抢粮食啊,清军自然不肯。
就这样,战争又重新开始,清军占了上风,继续将日本人围困在车城内。
沈葆桢最后恳请朝廷火速调兵援台,以防战事扩大。
沈葆桢,李鹤年这些人,也是将日本人作为头号敌人的,只是不清楚朝廷的态度,清廷上面和下面的态度,始终都很难统一,慈禧倒是有办法,所以不管什么事情,都让各省督府先拿方案,她最后来个折衷,这就是慈禧太后的平衡之术。
此时的同治帝早已不问国事,因从外面染了不干净的病,已在床上卧养了大半年,慈禧太后这时就算想归政,这政也无处可归了。
日本侵台一事,让慈禧太后与一班王公大臣又整整议了三天,最后才决定调崇厚在天津时创办的洋枪队过去。
洋枪队此时早已经归属李鸿章调度,李鸿章这次挺大气的,派了出去,李鸿章不想扔掉台湾,台湾是大清的屏障,这一点,李鸿章比谁都清楚。
另外再从两江总督李宗义的督标抽调四营两千人,合成五千人,增援台湾。
圣旨很快下到保定和金陵两地。
李鸿章接旨之后,一面檄催驻在天津的洋枪队三千人,飞乘轮船驰赴台湾,又加调记名提督唐定奎所部六千步勇,分批航海到台归沈葆桢调遣,一面给朝廷上折强调:“窃念日本藉番拓地,悍不旋师,恐是中外称乱之邑。无论苏浙江海各口防兵单薄,即北洋两千余里口岸林立,亦多空虚,若另募新军,实在无此饷力,唯有添调久练劲旅,屯扎后路适中之地,以壮声援。查甘省现早肃清,陕境防务已松,拟请旨敕下陕西抚臣,速饬记名臬司刘盛藻,统率陕防武毅铭军马步二十营,星夜兼程拔赴山东济宁及江南徐州一带,择要驻扼,以备南北海口策应,由臣会商两江督臣李宗义,相机调派。”
折子拜发的当日,李鸿章为防衅端由此而起,连夜又给唐定奎与总理衙门各快函一封。
在函中,李鸿章饬令唐定奎:“设防备御,非必欲与之用武。”到台后,“扎营操练,勿遽开仗启衅”,“进队不可孟浪,日人稍知即止足,断无以兵驱逐之理”。
唐定奎见到饬令很有些莫名其妙,他不知李鸿章紧急调他率军赶往台湾去干什么。
李鸿章既要求唐部到台后“勿遽开仗”,那么,他调唐定奎所部的六千步勇尾随洋枪队进台,究竟为的是什么呢?
李鸿章在同日送给总理衙门的快函中这样写道:“向来办理洋务,皆为和战两议举棋不定所误。鄙见则谓明是和局,而必阴为战备,庶和局可速成而经久。洋人论势不论理,彼以兵势相压,而我欲以笔舌胜之,此必不得之数也。”
说穿了,李鸿章就是不想打这场战争,他向台湾派兵,只是为了能“和局可速成”而已。(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