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仪式(1 / 2)

<divid="tet_c">“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徐容立在拱形花门前,望着两侧的宾客和最前方的汪函,莫名且突然的感到有点紧张。

接亲、敬茶的仪式已经举行过,再有两个小时,他和小张同学就将正式结为夫妻。

“大家上午好,今天是公元01年1月0日,我们共聚北电,这个徐容先生和张晓斐女士爱开始的地方,见证他们的浪漫婚礼,我是婚礼主持人汪函,首先我代表双方的家长及一对新人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欢迎你们。”

“哗哗哗。”

汪函刚说了个开头,在掌声响起的同时,突然听到铺满了花瓣t形通道两侧的宾客席位中响起阵阵窸窸窣窣的议论声,不由怔了一瞬。

“下雪啦。”

“下雪啦。”

汪函瞥了一眼不远处飘落的细碎雪花,并未再照着事先准备好的词硬念下去,笑着道:“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我再次代表双方的家长以及一对新人,对最后到来的这位尊贵的客人以及送来的新婚祝福,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随着汪函的声音落下,现场在安静了一刹那后,乍然响起了阵阵更为热烈的掌声。

既为这奇妙的一幕,也为汪函机警的反应。

与此同时,而诸多宾客也不时的回头看向徐容,那位坚称自身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但一直被业界称为“财神爷”的年轻人。

徐容站在花门之前,听着诸多宾客的掌声,心中不禁感叹,得亏这次请了汪函,要是随便拉个人凑数,虽然也能表达类似的意思,可是想要引经据典,恐怕就难了。

以价值而论,汪函的这个临场反应的价值,至少一百万。

也许他提前准备过,就像婚礼的策划公司为了避免下雪同样用花棚遮住了上方,但能够提前为各种意外做好准备,本身就是一种出色的能力。

汪函的语速慢了下来:“在婚礼正式开始之前,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故事,一个关于陪伴与守护的故事。”

“八年前,两个经历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性格迥异的年轻人,同时决定报考北电。”

“那一年,他十七岁,因家境贫寒学业难继,为筹措学费,经马少华介绍,来到了这里。”

受邀而来的马少华听到汪函念到自己的名字,疑惑顿消,望着四周投来的视线,笑着点了点头。

自从接到徐容的婚礼邀请,他其实一直纳闷,徐容为什么邀请自己参加他的婚礼?

因为他问了两个同行,都没接到婚礼邀请,为了怕人误会,他也不敢再问,只是未曾预料,徐容却把他放在了如此高的位置。

汪函低沉平和的声音响彻在现场的每一个角落:“那一年,她十八岁,为了梦想,宵衣旰食,晨兴夜寐。”

“那一年,机缘巧合,他成了她的老师,她成了他的学生。”

“三个月后,他挎上行囊,策马扬鞭,辗转太行,而她,依旧留在了京城,为六个月后的高考废寝忘食,也为九个月以后的再次相见,更为八年后漫长的陪伴。”

“那时的他们,也许把彼此当作朋友,也许把对方当作人生当中普普通通的过客。”

汪函说着,拿出了台本:“新郎告诉我,那时的新娘给他的唯一印象是,执着。”

徐容闻言扯了扯嘴角,他的原话是“固执,特别爱钻牛角尖”,结果经汪函这么一美化,反倒是变成相对褒义的“执着”了。

“新娘告诉我,那时的新郎给他的唯一印象是,神秘,而且他的头发很短,体格不臃肿却特别强健,性格又十分冷酷,很符合传闻当中特殊部队的形象。”

徐容笑着,头发短是因为他刚拍完《大清风云》,至于“冷酷”,倒是并非有意,那个时候他刚刚经过许阿姨的毒打,对于女人简直畏如蛇蝎。

“那时他们相识,但那时的他们从未想过,未来他们将彼此陪伴终生,风雨兼程,岁月同行。”

徐容心中有点腻歪,汪函的语速太慢了,他早上五点多灌了一杯热豆浆,然后就再也没吃半点东西,早已饥肠辘辘。

只是听着愈发安静的婚礼现场,他突然意识到了点不同。

汪函调动情绪的能力非常强,尤其是抑扬顿挫之间的间隔以及语调的起承转合,让人下意识的把注意力集中到他的话语当中。

“九个月后,北电00级表演系开学了,也就是在这里,他们再次相遇,以同班同学的身份。”

“熟悉新郎和新娘的朋友也许有所了解,新郎对新娘的称呼是‘小张同学’,新娘对新郎的称呼是‘徐老师’,这是他们那时的习惯,哪怕如今过去多年,也从未改变。”

“那时的他们每天早上吃过早饭,会从我们对面的路上经过,去同一间教室,去上同一节课,如果他去的早一点,会给她在旁边占一个位置,如果她去的早了,也会同样如此,每天晚上下了晚自习,他们也从这里经过,分别,各自回宿舍。”

“岁月似乎是如此的漫长,他们几乎没有发生过争吵,这主要得益于新娘的好脾气,也得益于新郎的包容。”

“新娘告诉我,那个时候的新郎比早上的太阳还要炽烈,在每天早上从旁边的那条路上经过去教室之前,新郎已经在我们的脚下的体育场跑了五公里。”

“新郎告诉我,在他跑五公里的时候,新娘因为昨天晚上熬夜玩手机,正如一头可爱的小猪一样蒙头补觉。”

“哈哈哈。”现场突然响起一阵欢快的笑声。

徐容同样笑着,他的原话并非“可爱”,而是“愚蠢”。

等笑声落下,汪函继续说道:“渐渐的,他们熟悉了对方的生活习惯,知道彼此喜欢什么、讨厌什么,甚至熟悉每一个细微的表情、动作所代表的情绪。”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在他路过的风景里,有她陪伴,他亦不曾孤单,在她迷惘的岁月里,有他相陪,亦是晴天。”

“当然,他们也难免磕磕碰碰,但新郎以真挚的感情和超绝的智慧,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告白,化解了两人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