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七八章 一件旧事(1 / 2)

香江大亨传奇 周老怪 2170 字 2022-10-12

看到太古洋行的介绍,李志文陷入沉思。

看来要解决燃眉之急,找太古洋行是非常正确的,毕竟太古纺织占香江纺织市场的两成。

当然李志文也不可能一直靠着太古洋行,还需要各个击破,打破沪上帮的围堵。

而这个人李志文看完介绍就决定将目光转向曹光标。

曹光标此人虽然属于沪上帮的一员,但是此人相对于其他三人来讲生意做的并不大。

另一方面来讲,&nbp;&nbp;其他三人除了纺织生意,还有别的生意。

假使纺织生意败落,家族生意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而曹光标则不同,曹光标此人只有这几间纺织工厂,要是纺织工厂败落了,家族生意也就败落了。

曹光标这次出来蹦跶,&nbp;&nbp;完全是因为被大势裹挟罢了。

当然其实李志文也不需要这样硬钢,只要找個中人说和也可以。

包玉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nbp;&nbp;包玉钢虽然是宁波人,&nbp;&nbp;但是在来到香江之前,可是一直在沪上工作的。

而且还是当初沪上央行的总经理,这地位接触到了太多太多当初沪上来香江的商人了,所以与他们有密切的关系。

但是李志文并不想找这个中人说和,反而想杀鸡骇猴。

毕竟在李志文看来,此时之所以沪上帮会起骚乱,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李志文此时的名声在香江不显。

当然李志文选中曹光标还更有一个深层次的原因是李志文知道曹光标之后有一件事,曹光标会和太古洋行对上。

曹光标和其他三人还有本质的区别,其他三人是纯粹的商人,而曹光标还兼有一定的民族气节。

这也是李志文不愿意将曹光标也一棍子打死的原因。

曹光标和太古洋行对上是因为香江的航空业。

众所周知,太古洋行的国泰航空是整个香江唯一的一家航空公司。

所以在香江危机结束后,曹光标想再来办一家航空公司,以此来抵消英资势力。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曹光标是有一定民族气节的,但是很可惜,曹光标失败了,而事情是这样的。

香江启德机场为华夏商人何氏、区德填海初建,二十年代后期启用,&nbp;&nbp;为军用商用混合机场。

在那以后多次填海扩建,现在的面积为二十一平方公里,是世界面积最小,效率最高的国际化市区机场。

现有三十八家航空公司开设联系香江的航线,据1981年资料,每周有六百五十七次香江至世界七十个城市的定期航班。

1981年进出启德机场的航机为&nbp;&nbp;94300渠次,旅客总数为1620万人次。

香江的航空公司有:成立于&nbp;&nbp;1946年的国来航空公司,该公司基本垄断香江的航空业,香江空运货站公司,是香江货运垄断性企业。

启德机场主要建筑由停机坪、跑道、客运大厦、空运货站大厦等构成。停机坪可同时停泊四十架客货飞机;跑道长&nbp;&nbp;3390米,大部分线段在海面,可供各种大型飞机起飞降落。

客运大厦先后扩建5次,共6层高。一二层为候机大厅及出入港;三至五层为各航空公司办事处;六层为指挥塔。空运货站年处理货物能力为七十万公吨,是世界处理货物最大的空运港。

启德机场与九龙东南角闭市紧连,限制了市区建筑高度,噪音很大——飞机几乎是贴着九龙城商业区的房顶降落。

另一方面,机场使用已临近饱和线,不可能再扩建。

国泰航空是太古集团的骨干企业,太古洋行在1867年创建于上海。二战前,&nbp;&nbp;其基地主要在上海、香江两地。

五十年代初起。大古的投资重心放在香江,&nbp;&nbp;海外投资只占总投资的两成。

而因为此原因,&nbp;&nbp;太古洋行躲过了七十年代大批量的英资洋行被华资公司收购。

毕竟在整个英资洋行向海外投资扩张中,很多投资的都是不良资产,而这些不良资产也是导致拖垮很多英资洋行的主要原因。

杰出代表就是和记黄埔了,当然怡和洋行也算,不过怡和洋行断尾求生,算是躲过一劫。

而不那么热衷投资海外的太古洋行,同样躲过了那场华资收购潮,不过这个时空会不会躲过就不得而知了。

大古洋行的传统业务是贸易,航运、船坞、制造。

在华资船王未崛起前,太古船队是英资航运界最庞大的一支。太古船坞与海军船坞、黄埔船坞井列力香江三大造船、修船基地。

国泰航空成立于1946年,是第一间在港庄册的本地航空公司,创始人为美籍及奥籍商人。

1948年,香江空难频繁,国泰航空陷入危机,太古洋行的施怀雅家族在港府的支持下,趁机进行收购。

太古洋行接手国泰,仅一架客机。当时的乘客迷信英航、美航、法航,国泰的日子非常不好过,更不要去谈什么盈利。

但国泰占尽地利。港府按照国际惯例,实行一家公司一条航线。比如巴黎至香江一条航线,只许可法航这一家公司营运。

根据对等关系,香江本地航空公司也在这条航线设立航班,航班对等。如法航一周两个航班,香江本地唯一的航空公司国泰,也可设同等航班,只是航班日期时间错开。

航线、航班等事宜,均在两地政府的参与下由双方谈判裁定。

这种互对互等的方针,直到如今,仍未完全实施,但仍为国泰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