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4章(1 / 1)

第924章

道信遂给他赐了法号“弘忍”。

弘忍禅师出家后,便住在双峰山,奉事道信。

弘忍禅师性格内向,少言寡语,宽忍柔和。同学经常欺负他,他也不争辩,泰然处之。

他心量宽宏,慈悲仁愍,纯洁无瑕,不谈人是非,在日常生活中,心心在道,行住坐卧,起心动念。

弘忍无时无处不处在觉照当中,而且经常干苦活重活儿,甘为大众服务。

白天他混迹于大众中,干各种杂活儿,晚上则摄心打坐,通宵达旦,精进修行,经年累月,不曾懈怠。

弘忍禅师的人品、精进和悟性,使他渐渐地成为同道们的学习楷模,道信祖师经常给他开示顿悟之旨,不断地随机钳锤,使他的道行很快地进入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终于因缘成熟,道信把他的法衣传付了弘忍禅师,弘忍禅师也就成了中土禅宗的五祖。

付法的时候,道信送给他几句禅语:

华种有生性,因地华生生。

大缘与性合,当生生不生。

弘忍禅师便是根据师傅送给他的这几句,才悟出了那流传后世的真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弘忍禅师得法之后,不久开法于黄梅冯茂山,又称东山,大启法门,很多人从四面八方慕名而来,求见弘忍禅师,所谓“四方请益”,“月逾千计”。

弘忍禅师门下培养了十几位得意的弟子,包括神秀、慧能、智诜、老安、法如等,有五位弟子曾被封为国师。

弘忍禅者的生活,寓禅于生活之中,把搬柴运水,都当作佛事,又主张禅者应以山居为主,远离嚣尘。这种生活的变化,在华夏佛教史上影响深远。

弘忍注重“心”,称为清净之心。此心本来清净圆明,只因烦恼所攒,不能显露。

他认为习禅的目的,就是要断除烦恼,体证自己的真心,即平常所说的“明心见性”。

而此时此刻,李尘将这几句禅语,他们以前从未听过。

这几句可谓是五祖弘仁一声所悟的精华,此时此刻通过李尘的嘴说出来,简直是让鉴真和玄奘二人如同醍醐灌顶!

他们从未想过,这位少年太子殿下对于佛学,竟然有如此深厚的认知和见解!

要知道,李尘所在的这个时间段,距离弘忍禅师说出这几句著名的禅语,还有至少数十年的时间,鉴真和玄奘二人更是不可能听说过这几句。

此刻见李尘能够将如此深厚的哲学理念信手拈来,二人顿时都被唬住了。

由于弘忍禅师这几句十分通俗易懂,再加上玄奘和鉴真二人都是悟性极高的僧人,他们甚至已经从中开始有所感悟!

此时此刻,鉴真和玄奘二人,已经是彻底将李尘当成了高人去对待!

他们再也不敢因少年太子的年纪而对他有丝毫轻视,相反他们意识到,这位少年太子在佛学一道上,竟然丝毫不弱于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