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一章道听途说(1 / 2)

既然说了,黄裳也就知无不言:“创造一个适合的机会,既然问题的根源是没经历过战争,那就在这里重新再打一仗。”

只听说防着造反的,没听说过期待造反的。

三人面面相觑,不知该怎么接黄裳的话。

赵佶问道:“怎么创造这个机会?”

黄裳道:“宋辽对峙就是一个合适的机会,只要朝廷对外用兵,对内的控制力必然下降。臣之前说的,一旦女真反辽,咱们就在北部列兵,看似是为了和辽开战,实际是为了集结兵力,防备国内的变动。在臣看来,大宋整饬军备已经刻不容缓。我们的军队不只疏于训练,战斗力低下。而且吃空饷的事应该不在少数,陛下以为自己有那么多军队,实际并没有那么多兵,真正需要时根本无兵可派。”

赵佶脸色阴沉,黄裳直斥军事的弊端,毫不遮掩,让赵佶有些伤颜面,心情又有些沉重。军事改革也是变法的一部分。

黄裳道:“陛下,也不必过于忧心,这些问题不难解决。女真人抗辽是必然的,辽对女真的压迫愈来愈烈,只要女真人拳头够硬了,自然就会反抗,唯一可虑的就是他们的拳头不够硬。现在女真人不与我们结盟,短时间没内还没有能力正面抗辽,我们就还有时间。女真人什么时候反辽,由我们决定。在我们准备的同时,可以有节奏地暗中扶持女真人,当我们准备就绪时,女真人也就达到了能正面抗辽的实力。到时候,我们什么都不用提,他们自然就会开战。”

这就又回到了之前黄裳所说收回燕云的策略,连带着连国内的变法也统一在一起,互相影响。

黄裳的话够让三人消化一阵子了,没想到在朝中从来都无足轻重,现又隐居在江南的黄裳,心中有一盘这么大的棋。

至于黄裳到底是不是存心报复江南世家对黄家的排挤,要这么釜底抽薪,彻底毁掉各大家族不得而知。但无疑,他的狠辣招术,给皇帝指出了一条明路。

赵佶激动道:“朕数次相邀,老师都不肯为朕分忧,这次朕亲自来请老师,老师一定要随朕回京城。”

蔡京双眼一闪,皇帝这是准备用黄裳代替自己吗?

黄裳却道:“说来惭愧,让臣说说还可以,真做就不行了。而且朝中无限的党争,臣既不擅长,也没有耐性。”

黄裳的话让旁边的蔡京一惊,和皇帝这么说话,未免太随便了,难道不能含蓄点儿吗?

赵佶相信黄裳是真不想入朝,他不是第一次相邀,这次更是亲自邀请,黄裳依旧拒绝。

可是黄裳能说出这么多,可见他不是一个无心之人。而且这么大的局,赵佶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把握住,全靠蔡京?问题是蔡京能行吗?

赵佶必须想办法把黄裳带回京城。

赵佶道:“朕曾梦游神霄府,赴玉帝所。现有意遍搜普天下道家之书,雕版印行,这个任务除了老师,朕想不出还有谁能做好。核查道经,不过就是读读书,这对老师来说,和在家没什么区别,还请老师一定要帮朕。”

《九阴真经》!

又回到《九阴真经》的起点,仿佛是轮回,又像是宿命。不过现在是先有《九阴真经》,后有《万寿道藏》。

但黄裳真的不拒绝,《九阴真经》此时与自己而言,还真没什么帮助,但《万寿道藏》却不不同,也许能有更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