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冥有鱼17b(1 / 1)

Tobeornottobe

1973年8月23日,两名有前科的罪犯JanErikOlsson与CrkOlofsson,在意图抢劫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市内最大的一家银行失败后,挟持了四位银行职员,在警方与歹徒僵持了130个小时之后,因歹徒放弃而结束。然而这起事件发生后几个月,这四名遭受挟持的银行职员,仍然对绑架他们的人显露出怜悯的情感,他们拒绝在法院指控这些绑匪,甚至还为他们筹措法律辩护的资金,他们都表阴并不痛恨歹徒,并表达他们对歹徒非但没有伤害他们却对他们照顾的感激,并对警察采取敌对态度。

更甚者,人质中一名女职员Christian竟然还爱上劫匪Olofsson,并与他在服刑期间订婚。这两名抢匪劫持人质达六天之久,在这期间他们威胁受俘者的性命,但有时也表现出仁慈的一面。在出人意料的心理错综转变下,这四名人质抗拒政府最终营救他们的努力。

这件事激发了社会科学家,他们想要了解在掳人者与遭挟持者之间的这份感情结合,到底是发生在这起斯德哥尔摩银行抢案的一宗特例,还是这种情感结合代表了一种普遍的心理反应。而后来的研究显示,这起研究学者称为“斯德哥尔摩症候群”的事件,令人惊讶的普遍。研究者发现到这种症候群的例子见诸于各种不同的经验中,从集中营的囚犯、战俘、受虐妇女与乱伦的受害者,都可能发生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体验。

专家深入研究:人性能承受的恐惧有一条脆弱的底线。当人遇上了一个凶狂的杀手,杀手不讲理,随时要取他的命,人质就会把生命权渐渐付托给这个凶徒。时间拖久了,人质吃一口饭、喝一口水,每一呼吸,他自己都会觉得是恐怖分子对他的宽忍和慈悲。对于绑架自己的暴徒,他的恐惧,会先转化为对他的感激,然后变为一种崇拜,最后人质也下意识地以为凶徒的安,就是自己的安。

这是绯里奈对自己爱上琴酒的唯一解释。

有多爱呢?

也许很多,比她自己想象的还要多。

她会为了诸伏景光伤感很久,如果换成琴酒……她会直接选择死亡。

她一直觉得能够爱上一个人不是什么丢脸的事情,就算这个人是琴酒,就算以后有一天他们会站在对立面,甚至用自己最熟悉的枪指着对方最熟悉的面庞,但是她永远不会选择后悔。

她一直知道,有的东西不去争取,就永远得不到,而争取这个东西,根本不需要遮遮掩掩,就像她从来不会遮掩自己对琴酒的追求。

她也从来不觉得自己身为一个女孩子去放下她金菲士这个身份或是工藤绯里奈这个身份所有的骄傲去追求一个比自己大了足足十五岁的男人有什么可耻或者不好意思的,就像她一直以为的那样,喜欢了,就是喜欢了,她没有对不起任何人,她只是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

这是……在这件事之前,绯里奈的想法。

这件事情之后,她突然阴白了自己身上的担子,没有自己想象中的轻松。

她说的不是诸伏景光和赤井秀一给她的期望,而是这个社会对她的残忍。

你想要的到什么,就不得不失去些什么。

Tobeornottobe?

就如她一如既往的性格,想什么就是什么,敢爱就敢追求,敢恨就敢抹杀。

就像现在。

她想要复仇。

她想要……

亲手杀了朗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