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子要是当吴王的话,肯定比那孙二郎要好,老子早就看那孙权不爽了。”
建业的大部分百姓都是迁移过来的流民,他们能有如今的幸福生活,主要归功于孙坚藏富于民,且扶持寒门打压世族的国策。
孙坚在位时已经在筹备推行科举制了,可孙权继位后不但不顺应大流推行科举,反而还以世家垄断吴国官场,彻底断了平民的晋升通道。
平民百姓虽然愚昧,但也知道谁在损害自己的利益,所以孙权在平民百姓之中的口碑非常差。
“自孙权继位之后,孙武、鲁肃这些立下汗马功劳的忠臣纷纷遭到打压,反倒是步骘、顾徽这些寸功未立的世家子弟无故升迁,简直没天理了。”
“孙权亲小人,远贤臣,看看这两年我吴国每况愈下,在这么下去的话,秦国都还没打过来,说不定就要被楚国给灭了。”
“支持大公子当吴王……”
对于政变这种事,一般百姓肯定都是紧闭门窗,躲得远远的,可建业百姓对孙权的反感已经达到极致,所以大多数百姓都站在孙策这边,支持孙策政变夺权当吴王。
由此足可见孙权是多么的不得人心。
孙策这一路上听到四周百姓大多数都是支持他的言论,心中不但没有丝毫的激动,反而还十分的后悔。
孙策自然不是后悔自己发动政变,而是后悔自己为什么这么晚才回来,以至于让孙权把好好的东吴给祸害成这样。
孙膑光是看到孙策的表情,就猜到孙策在想什么,当即道:“伯符,现在也不晚,我们还有一搏之力,只要这次能够扳到孙权,东吴或许就还有救。”
“嗯,父王半生艰辛才创下的基业,我孙策却不允许就这么毁在孙权手里。”
孙策点头道,他之所以会同意和孙武孙冰一同发起政变,最主要的还是孙膑所制定的计划,若是顺利的话成功率并不小。
只要这次政变能够成功,并且将孙权控制在手里的话,就能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证东吴平稳的渡过权利交接,到时就算是楚国来犯吴国也不惧。
正说着,一名吴将率数千王宫禁军前来镇压叛军,却怎么都没想到孙策和孙武都在叛军之中。
孙策和孙武在吴军之中的威望太高,吴军见造反的人竟他们两个之时,根本不敢下杀手,同样也有很多士兵对孙权的所作所为不满,结果在孙武的游说下临阵倒戈没,以至于让孙策和孙武轻易带兵打到王宫门口。
吴王宫守将孙瑜见到孙策之后整个人都惊呆了。
“大哥。”
孙瑜瞪大眼睛,一时间也有些不知所措,不知道究竟该怎么办才好。
孙瑜是孙静的次子,孙静长子孙暠战死在了东瀛,而孙静年纪大了,因长子孙暠之死而一病不起,并在孙坚陨落后不久就病逝了,于是其爵位就由次子孙瑜继承。
孙权继位之后,虽重用世家,但也没亏待宗室。
孙瑜作为孙静之子,自然也得到了孙权的重用,被任命为奋威将军,担任镇守王宫的重任。
孙瑜不傻,自然知道孙策回来,是要和孙权争夺王位的,而他跟孙策孙权的关系都不差。
一番权衡之后,孙瑜还是决定站在孙权这边,他并不看好孙策,毕竟现在孙权才是吴王,掌握吴国军政大权,他也不认为孙策这数千人就可以政变成功。
“大哥,对不住了。”
孙瑜眼中闪过一抹愧疚,而后大喊道:“传令,放箭……”
话音未落,一柄剑就从背后,架到了孙瑜的脖子上,而持剑者正是孙瑜的副将,孙策的舅舅吴景之子吴奋。
“吴奋,你疯了,仲谋哪对不起你了。”孙瑜一脸难以置信的大喊道。
“仲谋并没有对不起我,但他对不起老吴王,对不大都督,对不起整个吴国。吴国在他手上只会覆灭,唯有伯符才能振兴吴国。”
吴奋冷冷道,然后直接敲晕了孙瑜,并打开城门迎孙策入城。
吴王宫的第一道城门,因吴奋弃暗投明,主动开城,孙策不费吹灰之力进入王宫,但第二第三两道宫门就没这么好进了,因为这两道宫门的守将名叫谢奕和孙传庭。
谢奕和孙传庭,一个出自江东谢家,一个是孙家宗亲,两人也都是孙权的铁杆,自然没有那么容易倒戈,于是双方自然是大战了起来。
吴王宫内的孙权,在得知孙策率叛军出现在城内,并且正往王宫前来的消息之时,心中就大感不妙,毕竟孙策突然回来发动政变肯定是经过稠密策的,国内指出他的人必定不在少数。
孙权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之后,当即下令调遣西城的驻军前去镇压,却没想到被城内的百姓给拦住了去路,短时间内无法救援王宫。
紧接着,就又传来王宫第一道大门被攻破,孙策率军攻入王宫的消息。
这下孙权再也坐不住了,当即就准备跑路,结果他都还没来得及跑路,孙策就已经势如破竹的攻破了二三两道宫门,斩谢奕,擒孙传庭,并跟准备跑路的孙权撞了个正着。
孙策见到孙权之后,一脸狰狞的说道:“二弟,好久不见,大哥我可想死你了。”
孙权见孙策浑身都是血迹,又被孙策几近的杀气所慑,吓得脸色惨白的大喊道:“快,快杀了他。”
亲卫大将凌统当即领命,挺枪杀出和孙策战成了一团,而孙膑则只会指挥手下士兵,围杀孙权身边的护卫和高手。
在付出了近千人的伤亡后,孙权身边的数十名高手,以及数百护卫,总算是被孙膑带人斩杀殆尽,而孙权也被黄盖轻松生擒,凌统也被暴怒的孙策强势击败重伤。
至此,基本大势已定。
孙权足足谋划了数年时间,才把吴国大权掌握在了自己手中,而孙策和孙膑却只用了半天,就摧毁和孙权所拥有的一切,将其彻底给打回了原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