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争什么,能放多少债放多少劵,自有数据说了算。”
“我只需尊重事实就是。”
“需要争的时候,自然会为社稷长远而争。”
刘确贤笑着回道。
谢杰点了点头:“如此就好,我等素知公不畏强权,有公掌天下银钱,天下人甚放心也!”
刘确贤笑道:“惭愧!”
而王锡爵这边,在得到各部尚书都确定后,很快就与内阁诸阁臣以及户部尚书杨俊民议定了一项为建造贯通东西从甘州到京师的大铁路线而筹集资金所要发行的一笔债券,合计要三千万两银元,且提交到了中央银行。
刘确贤当即就因此来见了王锡爵说:“公真的只打算增发价值三千万两银元的认购劵?”
“难道多了吗?”
“这不是因为陛下说要加强对河西的控制,为将来彻底将整个西域也改土归流成功,所以内阁议后就准备在甘州与京师之间也建一条铁路线。”
王锡爵问后就说了起来。
刘确贤把一份文卷摆在了王锡爵面前:
“是少了!”
王锡爵两眼一瞪,瞅向了刘确贤。
刘确贤这时则主动将一沓文卷递到了王锡爵面前来,然后才重新端起茶,吁了一口上面的热气,接着抿了茶沿一嘴后说:
“元辅还是太谨慎了!”
“您且看看这文卷!”
王锡爵这时已翻阅着手里的文卷:“这还谨慎?”
“我们行里的程汝思(程大位)他们用数理之学结合财法之学推算了,按照他的推算,借着这条铁路线再多发两千万两的认购劵问题不大。”
“数性至诚,这些数字是不骗人的。”
刘确贤这时说道。
王锡爵这里把文卷看完后,就放在了刘确贤面前:
“虽说国朝现在多了不少专门研究各类规律与方案可靠程度的所谓学者型官僚和技术型官僚,也开始在制定国策时,会习惯性地先听取他们的建议,然后再做出所谓科学的安排,但是,公有没有想过,光是要让朝廷欠债多于国库积蓄就够令天下人不安了,再真按照他们的推算来发债券,岂不更令天下人不安?”
“反正到时候都是用银元劵还债,大不了多印一些,那不过是纸而已。”
刘确贤这时回道。
王锡爵呵呵一笑:“说的轻松,银元劵发多了,就可能会比同样造银元劵的纸还不值钱。”
“但现在的情况是,用银元劵的还是没有用银元的多。”
“所以,到时候多发银元劵问题不大,大不了少铸造一些银币铜钱,渐渐的让全天下都尽快用纸币。”
“至于大宗交易,就把大面额的银元劵多印一些就是,以前不是价值十块银元的银元劵最多吗,以后就让一百元的银元劵最多。”
“这样的话,就能彻底实现进入我大明中土的都是真金白银,出去的都只是纸!这样一来,我大明都只是用纸去换来了外面的真金白银还有铁矿、石炭、石油。”
“至于天下人更加不安,那他们大可以不买!”
“反正,朝廷只会把更多的银元劵往自己债主里发,不买银元劵的,就只能坐视别人手里的认购劵越来越值钱,自己手里的银元劵不但不增加反而越来越不值钱。”
“而聪明的人自会知道,这个时候不但不能不买认购劵,还应该多买,甚至还应该把手里的银元劵赶紧都花出去!”
“朝廷这里则只需要定期多印,然后又定期销毁,保证堆垛本钱存在,就能用多发债券多印纸币的方式,让天下人都买起来卖起来。”
刘确贤说后就问王锡爵:“不知元辅以为如何?”
“正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此的确更利国运长盛不衰。”
王锡爵说着就起身道:“那你们就发个回执,我让内阁按伱的意思办。”
刘确贤“嗯”了一声,便离开了王锡爵这里。
没多久,内阁就重新向中央银行提交了要发行债券的银款数目。
而天下人也很快就知道了这一数目。
啪!
“五千万两,当朝执政莫不是疯了吗!”
“不过是一条贯通东西的铁路线而已,竟要发行价值五千万两银元的认购劵。”
“这要是在本朝以前,朝廷要两三年的岁入才抵得上这笔债,他们当国的执政是真敢借啊!”
给事中乔允在看见这一道要发行五千万两银元的认购劵钧旨后就忍不住拍桌而起。
学部尚书谢杰这里在看就这道钧旨后也黑下了脸,压着怒火说:
“刘上元这个两面三刀的无耻小人,明明给我说了他会尽量遏制王太仓滥发债券,结果他比王太仓还要激进,政府本来议的是三千万,他却将此增加到了五千万,简直令人不胜惊颤!”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