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可有仁人善养老者?(求月票推荐收藏追读)(2 / 2)

她给甘宁与黄寅的待遇,也是如此。这个待遇对普通人来说,算高的,对士族来说,也就是只是一个小官的待遇罢了。

“固所愿。”庞山民笑着应了,这,也算另一种形式的出仕了。

他本就不在意所谓的月奉多少,只要够他与诸葛芮一家生活便可,至于族内的事情,他已经交代好了。

“好了。”黄承彦又打了岔,“山民,今日辛苦,早些歇着。”

“虽有些疲累,心中却觉得安定。”庞山民笑着感慨,“还要感谢叔父今日教诲。”

黄承彦:……我教你啥了?

“不用客气,早些歇着吧。”

听着老父亲的话,黄月英也是赞同的,庞山民从襄阳过来,一路劳顿,结果还没进她家,就被她老父亲拉了壮丁……她也很不好意思的好吧?

只见庞山民点点头,便与诸葛芮往厢房而去。

可突然的,庞山民停了脚步,转过身,双眼认真的注视着黄月英,“山民心中有疑惑,若不明白,今夜怕是难以入睡。”

“山民兄长,嫂嫂,请先进书房。”见此,黄月英也郑重了起来。

如今,她和庞山民算是签订了合同,但双方也还在进一步了解的阶段,让庞山民了解企业的核心主旨、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方向,也是很有必要的。

至于请诸葛氏一起进来,她当然是另有打算,毕竟……她得钓那条如今尚在南阳守孝的大鱼。

她思考过了,未来有些东西是无法避免的,既然如此,就得多把握一些主动权。

再说了,钓个智圣过来帮忙……那可不要太开心哦!

……

书房内,蔡氏与诸葛氏为另外三人准备了茶水。

黄月英与庞山民面对面的跪坐。

黄承彦则是盯着自家闺女,眼中满是自得,于他而言,不管阿楚未来能做些什么,都没有关系。当然,他也准备了纸笔。

有些事情,总要有人来记。

当个书吏,也并无不可。

庞山民调整了一下呼吸,明白,他已经可以开始问问题了,不过,却听得黄月英已然开口,

“兄长心中有何疑惑?”

“阿楚到底,意欲何为?”

听到了这问题,黄月英轻松的笑了笑,解释着,“原本,只是想让自己生活的好一些,后来,想让族人们生活的好一些,而今,还想让工人们生活也好一些。”

这个回答,一下打乱了庞山民的节奏,因为……着实是过于直白了。

黄月英当然也知道,这个回答的确直白,但这也的确是她的初衷,由己惠人罢了。

还有,她得掌控这场解惑过程的节奏,否则……怕是要被庞山民问到避无可避。

于是,她追着问,“兄长今日请大夫为工人们家中的病者诊病,感受如何?”

“心中安定。”庞山民如实回答。

“兄长觉得,百姓们本该有怎么样的生活?”

“有衣可穿,有饭可食,有田可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那如今的百姓,生活如何?”

“饥、病、困、苦。”

“兄长想如何做?”

“不是兄长想怎么做,是阿楚想怎么做。”庞山民到底年长许多,没有被黄月英绕进去,他清楚的知道,自己今天想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黄月英有些惊讶,原以为庞山民能一直按她的节奏走,却没料到对方走了出来,随后笑道,

“孟子曰:

伯夷辟纣,居北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

太公辟纣,居东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

天下有善养老,则仁人以为己归矣。

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五母鸡,二母彘,无失其时,老者足以无失肉矣。百亩之田,匹夫耕之,八口之家足以无饥矣。

所谓西伯善养老者,制其田里,教之树畜,导其妻子使养其老。五十非帛不暖,七十非肉不饱。不暖不饱,谓之冻馁。文王之民无冻馁之老者,此之谓也。”

孟子说,伯夷与姜太公躲避纣王,听说文王善于奉养老人,便说,何不到他那里去呢?

天下有善于奉养老人的人,仁人志士便把他当作自己要投奔的人了。

五亩的住宅地,墙下栽上桑树,则养蚕,养五只母鸡、两只母猪,不错过它们的繁殖时期,百亩的耕地,由男子耕种,老人就不会缺衣少食,八口之家也不会有饥饿。

所谓西伯善于奉养老人,(就在于他)规定了百姓的田亩宅地,教育他们栽桑养畜,引导他的妻子儿女奉养老人。

“兄长既知当今之民饥、病、困、苦,可见有仁人善养老者?”

庞山民默,而后长呼一口气,“愿阿楚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