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三四章 少年复兴学校(1 / 2)

怒海覆清1852 董王不懂 2487 字 9个月前

就在前几天,从福州通到南京城的电报线路已经修通。

修电报比通火车要容易多了。华族现在已经有一支非常熟练的电报线路修筑队。

福州的电缆厂投入使用,华族的电报线自给率已经达到百分之五十。

随着吕宋铜矿的规模进一步增大,很快华族的电缆就可以完全自给自足。而且华族生产的电缆,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尤其是在外层绝缘漆的运用方面。

有了绝缘漆之后,电缆的使用寿命大大增加。铺设的难度也降低了很多。

董良哪怕是到了福州依然可以随时了解到前线的战事。

安德门,永庆坊,傅善祥穿着一身朴素的布衣长裙,走进一处院子。

她的手上拎着一摞纸包,里面是一品斋的点心。

这是南京城中有名的点心铺子,掌柜的原本被抓到天王府中做御厨。

华族控制这里之后,拨乱反正,大家各回各家,重操旧业,这位一品斋的掌柜的领回了自家的铺子,就连做点心的工具都还给他了。

老掌柜对华族感恩戴德,写了一幅知恩图报的牌匾挂在正堂啊,发誓要做一个良心商家。

因为南京城解放不久,物资紧缺,物价比别的地方要贵。

而一品斋做的点心,全都是真材实料,价格不便宜。

但是傅善祥作为侍从室主任,享受的是府司级,正五品的待遇,每月工资有二十华元,相当于后世几万的月薪,自然消费得起。

她今天来这里是为了看望原来在女营的姐妹。

这些人当初跟她在一个营中,有些人对她充满善意,有些人则妒忌排挤她。

相聚就是缘分,不管怎么样都是在一口锅中刨饭吃。

这个时候太阳已经下山,傅善祥知道她们刚刚下班。

这些女人之前大部分就在作坊里干活,现在依然在那里,只是她们以前跟奴工没有区别,现在却是为了自己的生计而劳动。

这是一处小院子,正房厢房加在一起一共有十几间,还有一个公共厨房。

这样一个院子居住这十几个女工,算不上拥挤,因为南京城内并不缺少房子。

房子空在那里还容易坏,官府索性就先分给这些人居住了。

不过房屋的所有权依然归官府所有。出了那些能够证明房子是自己的人来认领。

傅善祥的到来让众人大吃一惊,她们并不知道傅善祥这段时间去了哪里。

她们只知道她之前在东王府做事。

“善祥……你怎么来了?”一个三十几岁,年纪稍大的妇人一脸惊讶地问道。

“玉娘姐,我来看一下你们,大家现在过得还好吗?”傅善祥将手中的东西放在桌子上。

这里一共有十几个女人,众人围在两张长条桌子上吃饭。

其中有几个人,傅善祥也不认识,看样子他们重新分配过了。

“善祥,很久没有看到你了,你去了哪里?”那个叫玉娘的女人问道。

“我逃出去投了华族,现在在华族做事儿。”傅善祥并没有敷衍欺骗他们。

这位玉娘大姐,丈夫死了,孩子走散了,是一个可怜人。

“真好,你到底是有学问的,早就看出华族能成事儿。”玉娘道。

这时候,又有几个熟悉的姐妹过来打招呼。

傅善祥一一跟她们寒暄。

“玉娘姐,你们现在过得还好吗?”傅善祥今天过来一方面是为了看看姐妹们,另一方面是也是受董良的委托下来微服私访。

“我们现在还是在原来的工坊中纺纱,活儿还是那些活儿,不过待遇好多了,现在是给咱们发米,让咱们自己回来煮着吃。盐巴也是发的,但是蔬菜需要咱们拿米去换。城外种菜的人好像将田给分了了,他们种菜换米吃。”玉娘说道。

“一天能发多少米,又要换东西,又要自己吃,能够吗?”傅善祥道。

“一人一天有两斤米,我大概能吃一斤,剩下的则用来换东西。工坊给每人发了四尺布,让自己回来做衣服,就是全都是绿布,大家穿着的衣服全都是一色的。”

傅善祥看向房间里,果然众人穿着的大都是绿衣服,不过都是自己裁剪的,看起来样式有些不同。

傅善祥脸上露出笑容:“只要能够吃饱穿暖便好,华族这边的人大都穿素色的衣服,就是官员都是穿着一色的青衣。”

“玉娘姐,我看少了好多姐妹,他们去哪里了?”傅善祥又问道。

“哦,她们啊,这不是华族来了之后让各回各家嘛,有家的都回去与丈夫家人团聚了。唉,真羡慕那些家还在的。”

傅善祥知道玉娘的事情,她安慰道:“华族这里鼓励适龄的寡居女子改嫁,玉娘要是找到合适的男人就嫁了吧。”

玉娘不置可否,她们刚刚解决了温饱问题,还没有心思想这些事情。

“善祥,你在华族是不是大官,要是方便的话,帮我找一找雷子吧。”

雷子是玉娘的儿子,与玉娘走丢的时候只有七岁,现在应该有八九岁了。

“嗯,玉娘放心,我一定托人帮您找雷子,他是不是额头上有一块青色的胎记?”

“啊,是的,是的,雷子的胎记很明显,像一匹马的形状,非常容易辨认出来。”玉娘连连点头。

似乎傅善祥答应帮她找就一定能找到一般。

傅善祥又跟她们聊了一下工坊的事情。

工坊现在是华族派人来管理。机器设备和人都是原来的那些。不过以后肯定还是要跟福州的纺织厂一般,换上新的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