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师妃暄便开口诉说起赵明渊在瓦岗寨所施行的政策,揭露他的种种“罪行”。
随着师妃暄的娓娓道来,众人终于明白了佛门为什么要这样不顾一切地对付赵明渊了。
没想到赵明渊竟然做出这样的事,果然该死啊!
于是,这些高门大阀、武林门派皆是交口称是,表示师仙子言之有理,赵明渊确是罪大恶极,罪该万死。
可是,人群之中,有些人却神色变换,什么也没有说出口。
他们却是一些出身寒微的义军首领以及一些武林散修。
同世家贵族、武林门派这些既得利益者不同,他们与赵明渊更能共鸣,也更加明白赵明渊的这些举措能给天下百姓带来的好处。
尤其是其中不少义军首领,本是出身贫寒,因为杨广的暴政而活不下去了,这才起兵造反的。
那可是掉脑袋的事情啊!
许多人起事本就并非为了个人野心,而是为了心中的公义。
只不过随着势力的发展,不少人渐渐生出了野心,也忘记了昔日的初心。
如今,知道了赵明渊的种种举措,不少人不由得心生惭愧。虽然碍于大势,并没有人出口声援,但心中却对赵明渊好感大增。
道不同不相为谋。
同样,阶级利益不同,很多事情说了也没有用。
毕竟,屁股决定脑袋。
因此,对于师妃暄的这一番话,赵明渊并未反驳。
不过,赵明渊身后却忽然有一僧人出声辩驳,说道:“说了半天,师小姐也未曾说出赵公子同和氏璧失窃有关的半点实证。
至于赵公子在瓦岗寨所施行的治理政策,贫僧也听不太懂。
可是,只要赵公子未曾做出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那这些凡尘俗事,却不是我们佛门中人该关心的。
师小姐还是说说这和氏璧之事应该怎么处理吧?
无关的事情,就不要再提了。”
此言一出,众人顿时大惊。
这是怎么回事?
难道是佛门内讧了?
众人自然早已看到赵明渊身后围着十数位手持禅杖的武僧。但众人都以为那是佛门中人,是一同来对付赵明渊的佛门武僧。
毕竟,他们这些僧人虽然从服饰看来并非静念禅院的僧人,可显然也是佛门中人。
因此,大家都把他们当作是佛门请来的帮手。
而之所以他们站在赵明渊身后,想必也是想要截断赵明渊的退路。
甚至连师妃暄还有了空这些人,也以为这些不请自来的僧人是前来助拳的。因此,并不以为意。
没想到,此时为首的这武僧开口,众人才明白过来。原来他们竟然是站在赵明渊那一方的。
开口说话的自然是来自少林寺的昙宗,他身后的这些和尚自然就是来自少林寺那些棍僧。
少林寺乃是禅宗祖庭,别人可能还不是太清楚,可是佛门中人自然明白。
说起来,名闻天下的四大圣僧就是天台宗的智慧大师、三论宗的嘉祥大师、华严宗的帝心尊者以及禅宗四祖道信大师。
可是代表佛门禅宗一脉的四祖道信大师,和少林寺关系却并不是多么和睦。
从禅宗祖师达摩到二祖慧可禅师、三祖僧璨禅师,他们更多是“行无轨迹,动无彰记”,也就是采取一边游化一边普法的方式,或者是在某个地方隐居,传法具有较大的随意性。
所以,这三位祖师收的弟子数量都很少,整个禅宗的普及更是有限,往往只局限于一个地区而已。
但是四祖道信改变了这种传教方式,他开始建造寺庙,然后固定下来,一边修行一边收徒,最鼎盛的时候弟子多达五百,而且名声传遍国,禅宗这才真正地得到了普及,也得到了统治阶层的认可。
达摩曾经云游嵩山少林寺,并在那里面壁禅定多年。因此少林寺号称禅宗祖庭,向来以禅宗正统自居。
但禅宗的衣钵却一直流出于外,不管佛门公认的禅宗二祖、三祖还是四祖,都并非出自少林寺。
禅宗被他们这些外人发扬光大,这又置禅宗祖庭少林寺于何地?
这自然让少林寺感觉脸上无光。
就如同张三丰出自少林寺,最终成为开门立派的大宗师,最恨他的人,正是少林寺。
好在,不同于张三丰的转佛为道,至少他们依然都是佛门禅宗,很多时候还是一致对外的。
只是双方都自认为自己才是真正的禅宗正统,他们之间的纠葛也是说不清。
见少林寺竟然在这个时候站了出来,而且是站在赵明渊那一边的,群雄也乐得看戏。
毕竟面对佛门这样的庞然大物,不管将来是谁得到天下,都难免要仰人鼻息。
若是佛门之中出现内讧,从而发生分裂,进而实力大损,那就再好不过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