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他走后,宋鉴身后跟着的大人问宋鉴:“宋大人,这三十廷杖还打不打?”
宋鉴横了他一眼。
还打什么打?
德安已经说了让等着,他若敢在这时候动乔明渊,就等于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光是这一点就够摘了他头上的乌纱帽。
就算不摘乌纱帽,他这官途也是到了尽头了!
禁军将乔明渊围了起来,人群外,众人早已是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了起来,都在说乔明渊吐露出来的惊天巨案。有些人不信,有人却是信了,还有人陆陆续续的往外跑,似乎是要去通知自己的同窗们来看这场热闹,一时间广场上人来人往的,诡异却安静的热闹着。
姚令却是有些急了。
事情的走向完全超出了他的意料,要是按照他的意思,先打了乔明渊再说,活人能胡说八道,死人的嘴巴却吐不出半个字来。
他给心腹禁军打了个眼色。
那人刚上来想用强,人群里有人眼尖的发现了,大喊了一声:“你们想干什么?”
“大总管已经说让等着,你们还想趁机行刑,孺子居心叵测,是否不安好心?”
“想要死无对证,你先问问我们答不答应!”
一石激起千层浪,登时,举人们的情绪都涨了起来。见禁军要去拽乔明渊的胳膊,立即就有人要往这边冲过来,禁军怎么可能让他们捣乱,登时改变排兵布阵的梯队,将这些人严严实实的拦了下来。一见这阵仗,举人们不依,纷纷叫嚣:“怎么,你们还想打死我不成?”
“我乃有功名在身的举人,要想动我,你抬出律法来!”
“欺瞒陛下,知情不报,你们知法犯法!”
“贪官!”
“官官相护,江山社稷危矣!”
“悲哉!悲哉!”
一时间,竟演变成了举人们跟禁军的对抗,冲突一触即发,完全来不及阻止,就已经成了不可控制的局面,禁军还真不敢动这些举人,被逼得纷纷退后,狼狈不堪,姚令见此情景,哪里还敢硬来,吩咐禁军退后,不允许举人再上前来,却也不敢再对乔明渊用刑。
文渊阁中,天启帝背负双手在殿中踱步,自从登闻鼓响了,他的眉头就没松开。
这鼓不轻易响,但凡响了,绝不是好事。
不过,天启帝也并不完全觉得是坏事。
今日没有朝会,是文渊阁议事,只几位阁老和一些办事官员在,他的目光扫过这些官员,尤其是那几个阁老,包括为首的谈阁老,他的目光深沉极了。天启帝这皇帝当得也有些憋屈,先帝在位时间长,传到他手里的江山看似花团锦簇,接手了才知道里面是个什么情形,他当然也知道自己倚重的这些阁老还有背后的另一面,只是没有机会掀开来。
他是皇帝,可喉咙被人摁住,扼住他咽喉的人不敢轻易捏他,可他也不能轻易移走这手。
或许,机会来了。
他等了又等,终于等到德安来回禀,听说敲响登闻鼓的是今科应试的举人,状告有人偷天换日、科考舞弊、杀人灭口,天启帝的表情逐步转为沉重。
文渊阁里,几个阁老大气不敢出。
他们面面相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敢吭声。最终,所有人的目光落在为首的那个人身上,那是内阁首辅谈敬,字似同。
谈敬坐在那儿,静静的喝着茶,似乎云淡风轻。
见他如此,其他人纵然心头忐忑,也不敢再露出一丝一毫的端倪。
天启帝听完了汇报,隔了片刻,便道:“召三司,太和殿觐见!”
德安看他一眼,知道帝王已经下定了决心,什么都没说,躬身退下。天启帝带着朝臣摆驾太和殿,德安又领了人,一路从文渊阁前往午门,传递天启帝的口谕,宣乔明渊于太和殿觐见。
乔明渊整理衣冠,没犹豫的跟着他,往宫门走去。
这时,无数人从四面八方往京都大道上用来,不单单是别人去传信的,还有离得远,听着登闻鼓响了前来看热闹的。包括各府衙门里还在办公的人,都一路出来了,沈秋池、董路,还有杨玠等都在其中,也包括通山书院在京城做官的人……
他们将午门外围得水泄不通,眼见乔明渊要进去,不知是谁喊了一声:“乔举人,你只管去,今日我们便在这午门外等着,你若一日不回,我们等一日,你若一生不归,我们就坐死在午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