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唐!”
还没等陈循回话,贺平彦就站起身来望向沈忆宸怒斥了一句。
“麓川事端再起,瓦剌虎视眈眈,如今国库空虚百姓受灾,你还打算行暴nVe之举侵吞兀良哈三卫。”
“此事传到藩邦属国中,会如何看待我泱泱天朝上国,没有了朝贡礼乐秩序,与鞑虏那种蛮夷何异?”
面对贺平彦的反对,沈忆宸简直懒得搭理,这是儒家理学把脑子给读坏了,标准的腐儒那一套以礼治天下,说多了就是浪费口水。
乾脆拱手朝着陈循继续说道:“元辅,征讨兀良哈三卫之事,下官曾与大司徒商议过,得到了对方的认可,现在应该进入到预算统筹阶段。”
“瓦剌也先野心B0B0,他的目标绝对不止是吞并鞑靼部称汗,兀良哈三卫跟nV真三部,最终都将成为瓦剌部臣属。与其放任敌人做大自己的势力,不如提前夺取兀良哈三卫的养马地,积攒实力後一举荡平不臣!”
沈忆宸直接把户部尚书金濂给搬了出来,明确告知内阁首辅陈循双方在私下里面达成了协议。并且以陈循的为官经验,定然能断定出阁部联手,背後肯定得到皇帝的许可或者说默认。
唯独让陈循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沈忆宸到底私下里面做了些什麽,不仅仅能让靖远伯王骥答应率领南征军离京,还能让对立阵营的户部尚书金濂同意统筹预算,艰难时期朝廷出兵征讨兀良哈三卫。
官场很多东西讲究一个等价交换,你得到了什麽,就得开出同等分量的筹码。
目前沈忆宸兵部侍郎加上东阁大学士的身份,是这里面官衔最低的那个,背後的成国公如今夺爵贬为庶民,也无法提供足够的助力。
难道说靠一张三寸不烂之舌?
还没等陈循想明白背後交易,贺平彦就再次出言道:“沈中堂真是好手段,就连号称铁面无私的大司徒,都能被你说动征讨兀良哈三卫。”
“不过就算阁部达成共识,成国公府出现过朱佶这样通敌叛国之辈,加之沈中堂关系匪浅的因素,理论上是应该要避嫌的吧?”
说罢,贺平彦就朝着上座的陈循拱手道:“元辅,下官认为如果一定要征讨兀良哈三卫,领军统帅应当由英国公府掌事的右都督张軏担任更为合适。”
“张都督本就总管京营,正统九年还曾跟随成国公朱勇出塞至毡帽山,讨伐过兀良哈三卫有着丰富的经验。”
“身份、资历、威望、战功样样不缺,勳戚大臣中要论领兵者,张都督无出其右!”
不得不说贺平彦天生就是当官Ga0政治的材料,当听到沈忆宸说出与金濂商议过并且达成共识,就知道征讨兀良哈三卫这件事情不离十。
既然无法反对,那麽就从中为自己人获取最大的意义。很明显沈忆宸推荐朱仪为领军主帅,私心企图简直就写在了脸上,想要掌控军权扩大在京营中的影响力。
二帝相争随着时间的流逝,可以说一步步的b近双方阵营互相摊牌的时候,武清候石亨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给出明确的回应,那麽就只能利用现有的力量,去不断的壮大扩张。
京营归属,将决定京师的控制权,贺平彦虽然不是皇权斗争中的核心人物,甚至就连他舅舅吏部天官王直,卷入程度都远远不如会昌伯孙忠等人。
但贺平彦不是个甘於寂寞的人,早在创立共兴社时期,他就有着位极人臣的野心。如果没有从龙之功或者复辟这样的惊天功劳,这一辈大概率是要稳稳被沈忆宸压一头。
这种结果跟落差,贺平彦无法接受,他期望能通过卖右都督张軏一个面子,加入太上皇一派的核心圈,从而在完成复辟後J犬升天。
“征讨兀良哈三卫事关重大,一切得呈交给陛下定夺,本官无权g涉。”
陈循自然心中明白沈忆宸跟贺平彦两人争夺什麽,只是这种事情哪怕贵为内阁首辅,依旧没有cHa手决断的能力。
“现在还是言归正传,按照沈中堂的意思,打算拒绝瓦剌国书中的修好意图?”
陈循的询问,让沈忆宸嘴角露出一抹嘲弄笑容,难怪历史上整个景泰朝期间,内阁首辅默默无闻被身为兵部尚书的于谦给完全遮盖。
确实在关键时刻,没有独当一面的果断跟决然,不仅仅是瓦剌国书修好这件事情,前面商议征讨兀良哈三卫统帅人选,其实把握得当同样可以交换到钜额政治收益。
“何止是拒绝修好,蒙古皇太子猛可就在大明,他目前是h金家族血脉的嫡系继承人。瓦剌也先有何资格打着替蒙古大汗脱脱不花复仇的名义,吞并整个鞑靼部,後更是自称为大元天圣可汗?”
“下官建议朝廷回应文书中,应昭告天下天下瓦剌太师也先不臣举动,谋逆犯上篡夺汗位。并且顺势让陛下以天下共主的名义,加封猛可为新的蒙古大汗,然後送抵辽东都司藉助其身份跟影响力,召集鞑靼旧部以及不愿意臣服也先的蒙古诸部。”
“大明方面可以提供钱粮、装备、乃至於营地扶植,并且为了避免最终养虎为患,猛可旗下兵马各级军官皆由辽东军将士担任。另外还有从国子监以及各地县学,派出一批读书人前往辽东教授鞑靼兵马汉家文化,从而完成真正的王道教化。”
“等到来日彻底征服瓦剌部封狼居胥,大明北疆再无鞑虏蛮夷,仅有我大明的子民!”
任何羁绊政策以及改土归流的本质,其实就是两个字——同化。
正常情况下需要利用战争手段,达成对敌人的征服後,才能让对方服从自己的文明跟号令。现在有了猛可这张王牌,完全可以在辽东都司乃至於兀良哈三卫的故地,培养出一支属於大明的附庸军。
并且为了避免步兀良哈三卫这种鞑官政策的後尘,利用儒生或者读书人传播汉家文化,书同文车同轨从根源上解决反覆横跳叛乱的弊端。
虽然沈忆宸很不想承认,打造附庸军存在着“以夷制夷”的残酷,可数千年下来不断扩张的中原王朝,用无数鲜血跟历史经验得出来,这是最为有效以及损失最小的手段之一。
但至少沈忆宸还想着王道教化,没把铁血手段贯彻到底,要知道明军早期开拓西南战争中的军报中,经常能看到诸如这样的描述。
“明军徵苗,俘男童五千尽阉之。”
某种意义上这就是为什麽,南方疆域的稳定X要远超北方的原因。
就在於不稳定的因素,全部沦为了史书上的一段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