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俞清的外公拉着梁俞清就要回家,梁国华却快步朝上挡住了大门,老人看向屋外那些好奇的目光最后还是让梁国华进了屋。
破旧潮湿的环境,只有两个人生活的迹象,梁国华心里隐约有了猜测。
直到在角落看到那张黑白相片,心中猜想得到了验证。
梁国华和梁俞清外国及梁俞清沟通非常不顺利,虽然说明了自己过去这么多年的经历,但这么多年的缺席,绝对不会轻易获得谅解。
之后的日子,他也只能借以合作的名头来看看这个儿子,知道他和千芊很快就要去北市上大学,还直接在北市安排好了一切。
————————————
姜鹏出国留学后,为了节省开支,已经好几年没有回国了,这一次回国,他走到哪都十分吃惊。到处都在高速发展,城市乡镇都日新月异,高楼大厦开始建起,街上走的行人也充满朝气。
国内真的是一天比一天强大,姜鹏对国内互联网计算机的发展更加有信心了。
但,不知道那位老板会不会顺利签约。
姜鹏走出火车站,很快就找到了接他的车辆。
一辆进口车边站着一个年轻男孩,看起来刚成年没多久,身姿挺拔穿着合身得体的西装,已经有了几分商场精英的气势。
车辆穿过海市城区,向城北开去,姜鹏有些坐立不安起来了,周围的环境和他想的大企业一点也不像。
直到他看到边上直通北市深市的高速入口,才安心了,接着车辆停在一个现代化的服装厂前。
梁俞清把他引进了千芊的办公室,就去准备一些招待的茶水和文件,“这是我们总经理李千芊。”
“李小姐。”姜鹏没想到千芊竟然是个女性,而且岁数如此年轻,姜鹏有些吃惊,但片刻后就收敛好了情绪。
千芊笑着道,示意对方坐下“你好,姜先生。”
面对这个年纪比自己小、气势却不弱的年轻女人,姜鹏实际上心里却并没什么底气,尽管千芊之前线上已经初步同意了合作方案,也给他们汇了一笔钱过渡。
但比起他们真正需要的资金,那笔钱很小很小,真正的投资资金已经劝退了不少人,包括美国的企业家。
他踌躇着,眼神透过玻璃看向了下方的厂房,明亮整洁高效一看就是十分有实力的企业。
应该能负担的起他们的投资金额吧,他犹豫了几秒直接开口“相信您之前已经初步对我们的项目有所了解了吧?”
“有了一些了解,但线上叙述的概念还是比较模糊。”千芊将茶杯推给对方,“你们可以再具体讲讲。喝口茶,不用紧张慢慢说。”
其实他心里已经由高胜的描述勾勒出了一个模糊的蓝图,但谈合作难免要给出一个相对严谨的姿态。姜鹏和吴王非都还是学生,在他们同年龄段里无疑是十分优秀的,但前途不可限量的年轻人们初出茅庐时身上难免沾染着学生气,爱讲人情,很难懂得在商言商这个道理。双方又是通过高胜认识的,千芊跟高胜关系亲密,却也不希望吴王非他们因为这种亲密的关系生出“可以不用太严肃认真”的轻挑。
姜鹏大概感觉出了什么,他越发紧张了,但同样很感激,至少千芊和以前那些态度就像逗他们玩的资本方不一样,在知道项目基本内容之后不仅愿意资助,并且对待他们一直是保有一份尊重的。
九十年代的国内互联网市场,还是真真正正的蛮荒时代,门户网站也还没出现,网民之间互相交流的平台还是几个国外论坛。。
但其实华国的电子计算机技术很早就开始发展了,不过个人计算机一直没有出现,第一台个人计算机是在国外诞生。目前出售的价格昂贵,多年发展价格也没下跌,在美国普及度也不是很高,在国内更是用户稀少。
而且现在的个人计算机供普通百姓使用的功能还少,看起来用处实在不大,购置的基本都是家庭条件极好也爱追赶潮流的。
计算机行业,也因此看起来十分靠谱。每年学校都靠降分,才能录取到足够的学生。
这是个在当代看来非常不靠谱的行业,这种看法分析起来也实属正常,毕竟未来这个东西真的太捉摸不透了,谁也不会猜到未来几十年之内科技发展会快速到那样程度。
就像现在,没有人相信华国将来会成为一个庞然大物。
而且现在个体户,依然是受到一定歧视,虽然国企厂子下岗潮了,但大部分人还是觉得个体户不稳定。
传统行业尚且不被看好,何况互联网呢。
姜鹏非常清楚国内的看法,而且他们手中的这个项目,概念并不精确,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尽管已经有了雏形,但未来如何发展,还没有非常系统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