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瞅着玉筝那丫头就挺好。”柳老婆子道。。
柳玉笙立即朝自家奶奶眨眼睛,“奶奶,好眼光!”
老婆子一下笑眯了眼睛,抿着嘴乐。
“知夏这是看上人家丫头了,老婆子,要不你寻机会探探人小姑娘口风?光靠着知夏那不紧不慢的性子,真要等他娶亲,不知道何年何月呢!”柳老爷子还是愁。
看中了人是一回事,能不能成事,什么时候成事才是大问题。
要是给拖个三年五载的,他们俩老不得盼到头发全白?
柳老婆子当即摇头,“现在事情还不明朗,再等等,小姑娘家脸皮薄,真要咱开口问了,怕都不好意思在咱家过年了。”
“那就年后问?”
“年后吧,到时候我再找机会试探试探。”
柳玉笙不发言,由着两老谈得热乎。
大哥的事情有着落了,家里人能放心不少。
玉筝对大哥,并非全无感觉,否则不会收下大哥的花灯,不会随同来杏花村过年,刚才,也不会跟着大哥单独出门。
倘若玉筝对大哥一点意思没有,她自是不会凑这个热闹拉郎配的。
两人在一起,最重要的是两情相悦。
如果彼此有意,她希望大哥跟玉筝能有个好结果。
大哥难得对一个姑娘动心,玉筝自小也吃够了颠沛流离的苦,她身边的人,她希望他们都能得到幸福。
被话题围绕的两人已经走在去往李大家的路上。
“酒坊用的酒坛子,都是村里烧制的吗?”
两人闷头走有些尴尬,傅玉筝寻了话题,她对杏花村的一切,也确实好奇。
“是,都由李大叔公家烧制。现在他们家已经是村子里第二富户。你可能想不到,十三年前,他们家穷得差点封窑。”
“封窑?生意不好吗?”
“生意不好,那时候镇子上光是烧瓷的就有三四家,地方就那么大,烧制出来的碗碟一年到头卖出去还不够糊口的,当时他们家大儿子的亲事还因此黄了,嫌弃他们家穷。杏花村家家户户都穷。”
“有了酒坊,村子里才慢慢好转的?”
“嗯,那时候谁也想不到杏花村酒坊会有现在这样的光景。”提起那时候的事情,柳知夏眼底现出缅怀,还有好笑的感慨,“你能想象一个三岁大的小娃娃跟个九岁的小鬼头一本正经谈生意的模样?”
“……”她真的没办法想象,三岁?她三岁的时候好多话还说不清楚。
“现在风靡南陵的果酒,你更想不到是怎么来的。囡囡两岁的时候,抱着爷爷的酒坛子玩,随手扔了些葡萄下去,第二年就成了葡萄果酒。然后,就有了杏花村酒坊。”
“……”
闲聊间,便到了李大家门口。
说是在村子另一头,然则杏花村不算大,走也不用多久。
李大家也已经翻盖了大瓦房,灰墙黛瓦,院门大开。
里面人声很是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