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 五月,制军宋良佐刚刚赶至龙岩囤下,突然接到父丧消息,悲从心来,泣不成声,哭至昏厥, 醒来后立刻脱了官服,连夜上疏请求丁忧。明军各部也没料到出现这种意外,一时间都停了攻势,只是继续保持围困。
辞疏以六百里加急呈送京师,朱翊钧不出意料下旨回复夺情,待克定播州之后再行守孝, 而且还特意加了一句,要求宋良佐在收到圣旨之后不准再辞。
天地君亲师, 君在亲前,这是有道理的,作为儒门学子势不可违。
在中华文明之中,从传说中的伏羲女娲开始,炎帝、黄帝、尧、舜、禹、汤,再到周文、周武、周公等等,这些人都被被古人认为是历史上的有道明君,是他们把人们从茹毛饮血的蛮荒时代引导至人类文明时代,发明了各种生活工具,提高了生活质量,奠定了人伦大纲,为社会文明的发展做了巨大的贡献。
如果要简而言之,那就是说“君”代表着社会伦理,“亲”代表着家庭伦理。在中国人有别于西方社会的宏观叙事框架中,社会比家庭的优先级更高,因此“君”列于“亲”之前毫无疑问。
后世中国人之所以能够轻易认可并在各种危难之际实践“舍小家为大家”这种西方人难以理解、更难以执行的思想,便与这样的文化传承有很大关系。
收到圣旨的当月十八, 宋良佐身着孝服召集诸将于帅帐议事, 整个人迅速瘦了一圈的宋良佐声音沙哑地道“龙岩囤为贼所倚之天险, 传闻飞鸟腾猿不能逾越,三面环水,一面衔山,地势异常险要。
经汇总多方探报,眼下已经查明的情况是龙岩囤前山道、悬崖峭壁之间依次筑有铜柱关、铁柱关、飞虎关、飞龙关、朝天关、飞凤关六座关隘。其各据险要,层层把守。
另有三十六级天梯橫于嶙峋山路,每级石梯皆有孩童高低,后囤亦有后关、西关、万安关三关屹立。
诸位,龙岩囤乃是杨逆最后之倚仗,其历经数百年不曾陷落,必有其因,因此攻克此囤方能称为克定播州。”
马林作为北军将领,在播州山林里打了这么久,感觉整个人都要发芽长草了十分不适,因此积极主动地提议道“如制军所言,贼据龙岩囤,我为仰攻且山势陡峭,则骑兵不能用,火器恐怕也收效甚微。如此则惟有合围贼寇,日夜交攻, 方能早日攻入囤内。
不过除此之外,末将以为除诱降、探道、内应等法也应一并进行,多管齐下亦能减少伤亡。”
“正该如此。”宋良佐肯定了一句,然后环顾众人道“诸将听令!自即日起始筑长围,更番迭攻,自是贼坐困穷,知兵在颈。
我军分作两部,一部攻前囤,一部攻后囤马孔英、邓子龙、吴广三将各领本路包抄后囤三关,其余诸将于前囤依次相攻,渐夺六关,畏战者斩!各路速去准备,即刻进兵,不得有误!”诸将领命。
由此,明军在因为宋良佐父丧意外暂停进攻十余日后,终于开始大举向龙岩囤进攻,播兵据天险关隘死守,明军不能速克。
杨应龙居囤顶观望,见战事激烈,不禁感慨“天下精兵尽来攻我,与祖上杨文在时遭蒙古围攻何等相似。时光轮转,这龙岩囤再次立于战火之中,所幸我播州有此要塞,固若金汤,无论朝廷再发多少援军来剿,却也奈何我杨氏不得。此战过后,便是我自立为王之时!”
孙时泰在一旁说道“龙岩囤囤前陡绝,势难飞越,乃杨氏列祖列宗世代精心修筑而成,外围子城、给养据点星罗棋布,不一而足,即便称为天下第一要塞已不为过。
如今外围虽已被官军占据,然龙岩囤内重兵把守,军粮充足,只要部署得当,人皆死战,至少也能固守数月之久,而官军二十万大军在这大山之中,粮草岂能支持数月?
不过在下也有两点担心,一则若官军寻机得胜,渐夺关隘,我部死伤日增,又困守于此,则恐人心难聚。二则若官军当真愿费百万两银钱,大肆购粮维持前线大军于山中,弃死战而施围而不攻之策,我们则无异于坐以待毙了……”
孙时泰的话其实到此尚未说完,但一旁的杨朝栋却不满孙时泰如此丧气,打断道“孙先生顾虑实在是太多了!事已至此,别无他法,惟有死守到底,至于军心士气,我自会严加督促,即便不成还可散尽千金、激励再战!
若当真被官军长期围困,那自当再思出奇制胜之策。总之播州存亡在此一举,杨氏祖先英灵护佑,此次官军必将全军覆没于龙岩囤下!”
杨应龙称赞道“豪气干云,英姿勃发,不愧是吾家千里驹!听你所言,为父甚慰。身为杨氏子孙便应如此做派。
你且去前关督战,也紧盯何、田二氏兵将动向……哼,何廷玉、何汉良、田一鹏、田飞鹏等人表面忠心不二,实则是各怀鬼胎,切不可放松警惕。至于破敌之策,我与孙先生还需再作商议。”杨朝栋领命而去。
苦于这时节播州多雨,又是仰攻山关,明军火器果然效用不佳,而骑兵更不得用,明军将士整日在泥淖中奔波苦战,往上爬一步都可能连摔三次,委实困难重重。
马千乘先行率部攻铜柱关,石砫土司兵前仆后继,奋勇冲关,身冒箭矢,但仍然数次接近都被苗兵击退。马千乘收拢所部,以弓弩还击,对射许久,各有死伤。
这位一生忠于大明的土司发了性子,亲自率部借弓弩掩护再行突进,终于一举冲关破门,全军一拥而上,而铜柱关只是险要,其中苗兵并不多,一旦被攻破关门就再也难以阻挡明军攻势,迅速向后溃退。
马千乘夺下铜柱关后并不愿意休息,继而向铁柱关冲锋,但这次连战两日仍未攻克,所部反而损失不小,随即听令撤兵,由董一元率部接替。
董一元部主力乃是秦兵(陕西兵),悍勇倒是悍勇,但是也不太适应播州这种山地战,同样先来了个“强攻两日不克”,其部明军屡次攀上关璧便被苗兵击落。苗兵方面,与铜柱关相比铁柱关的防守又更为顽强,这铁柱关后多用石柱直接抵住关门,苗兵蜂拥至关墙,每逢明军来攻便殊死力战。
随着铁柱关前积尸日多,董一元心生一计。这日正值雨后大晴,山中高温潮湿,董一元令人于铁柱关前焚尸,阵阵恶臭袭来,令人遍生呕意,苗兵渐渐不敢近前。
董一元立刻组织敢死队,全身防护之外,还口蒙鱼腥草汁液浸泡过的厚布抵挡尸毒恶臭,腰挂首级,手持血刀,借助焚尸黑烟笼罩,向铁柱关再次发起冲锋,其后明军大队紧随冲关。
这支明军突袭而至,由于显得血腥可怖之极,少数不曾后退躲避尸臭的苗兵也不由心惧而大溃,董一元因而一举夺下铁柱关。
董一元夺关后就地休整,清理战场,而由马林统军继攻飞虎关。
飞虎关前三十六级天梯高陡异常,而周围则是悬崖峭壁,飞猿难渡。明军拾阶而上都需手脚并用,而播州军不仅推下滚木山石,还浇灌火油,引燃山道,继而再用弓箭远近阻击。
明军又不是铁打的金刚,在这种狭窄山道上进攻自是苦不堪言,根本难以寸进。马林乘间隙连发三次冲锋,结果反倒是明军伤亡激增,军心险些崩溃,马林见状只得先行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