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安国话音未落,便迎来一片附和之声,而王恢一时也找不到合适的理由来反驳,只能巴望着刘彻给个定论。
谁都知道,无论廷辩吵得多么不可开交,决策权仍然在皇上手里,他若能一锤定音,所有看似头头是道的言论都只能当个屁放了。
刘彻没有马上做出决策,从军事上来看,韩安国的话不无道理,他没上过战场,却也清楚千里兵疲的道理。不过从情感上来说,他是赞同王恢的,堂堂大汉,难道要一直被野蛮部族欺压下去吗?打败匈奴不仅是几代先祖的梦想,也是他刘彻的梦想啊!
良久,刘彻终于压抑住了热血沸腾的情绪,做出了理智的决策,他同意了继续和亲。
结果显然令主战派王恢十分失望,不过他仍然会坚持自己的观点,虽九死亦在所不惜。
元光元年,王恢总算等来一个令他异常兴奋的消息,王恢的好友马邑乡绅聂翁壹向他报告,和亲一年来,军臣单于对于边民有了信任感,而他更可以自由出入匈奴王庭,如果能以马邑城做诱饵来给匈奴下个套子,相信军臣一定会有兴趣。
他急忙前往未央宫觐见刘彻,把计划禀报给了刘彻。
刘彻当即拍手称妙,不过鉴于事情重大,他还是急召大臣上朝议事。
当刘彻把王恢的计划说出来的时候,所有人都惊呆了,这不是明摆着要跟匈奴正面宣战了吗?也就是说,计划一旦实施,就意味着和亲会作为历史被扔进故纸堆里。
果然不出所料,与前一次廷议一样,朝臣中几乎一边倒地反对开战,不同的是,这次反应比以前要激烈得多。
王恢虽然事单力孤,仍然坚持己见,他谈古论今,指出现在已是海内一统,匈奴却屡屡犯边,原因无他,只因他们对我大汉毫无恐惧而已,所以有机会一定要打。
刘彻点了点头。
只见丞相田蚡低头作沉思状,主和派知道他胸无长策,每每大事都要做缩头乌龟,便纷纷把眼光望向了御史大夫韩安国。
在众人期盼的眼光中,韩安国果然站出来反对。
王恢显然有备而来,他吸取了上次的教训,不管对方有什么意见,他都想好了对策。
一番争论下来,韩安国见说服不了对方,只能提醒他不要忘了高祖七日之困的历史教训。
王恢轻声一笑,以高祖“非力不能,所以休天下之心”便把韩安国给顶回去了,让韩安国脸色变得青紫难辨。
刘彻见识完双方的争执,终于表态了,他认为王恢说得对,他拍板。
其实他早已做出了决定,如此煞有介事地召开廷议,无非是想通过王恢告诉大臣们自己的想法,而且让王恢来提也有另外一个好处,万一失败,也有人替自己背黑锅。
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以御史大夫韩安国为统帅,大行王恢,飞将军李广,太仆公孙贺,太中大夫李息都将参与围歼匈奴的军事行动。
诏令一下,数日之内,三十万汉军由各处调至马邑附近埋伏,就等着军臣单于领军一脚踏入陷阱。
如果不出意外,汉匈之争的第一次大战将在边塞小城马邑上演。
此时此刻,朝廷上下都屏住呼吸静候着马邑传来的风吹草动,人们拭目以待,汉匈首战到底会以什么样的结果收场?是胜,还是败?是大胜还是大败?没人能给出答案,目前可以肯定的是,无论胜败与否,马邑之战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此役的关键人物之一,马邑乡绅聂翁壹正前往匈奴王廷,抛出诱饵。他的行动已关乎马邑之谋的成与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