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周五,全国许多媒体报道了燕京市校园器乐大赛。梁坤再次抢走了专业组选手们的风头,成为绝对的主角。
燕京卫视的报道最详细,放出了梁坤比赛的录像和音频,音质不错。《未名》和《雪之花》两首曲子都放了,还包括梁坤讲的背景故事,评委的评论。
专业组的比赛索然无味,新闻只是提了一句。
音乐学院的学生们演奏的再好,也只是学生。除非你能练到被汽车撞翻,爬起来就弹古筝,弹出蝴蝶的地步,否则不可能好过有故事背景的原创曲子。
而那种天仙学生只会出现在电影里,现实里学民乐的人骑自行车被无人驾驶的汽车撞了,连挡风玻璃都撞裂的情况下,不当场化蝶就算幸运了。
至于梁坤在比赛开始前把一个挑衅的人说跑了,这人回来后在比赛中发挥失常,没有媒体提这事儿。这种无名小卒连上新闻被打脸的资格都没有,观众根本不知道他是干什么的,估计也没兴趣知道。
梁坤要和三个老师组队参加首届华国民乐电视大赛的事,被燕京晚报第一时间报道了。其他媒体也纷纷开会,讨论如何跟进,他们都预测接下来会有一连串的大新闻。
“接下来加大力度报道梁坤,他在全国大赛上肯定受关注。说他是天才,是音乐才子,最好的年轻作家,才气远胜寒寒。”
“有争议?就是有争议才好啊。尽量炒作寒寒和梁坤对立,他俩不争,粉丝能争论起来也行。他们想喷梁坤得先买他的书,看了才能挑他的毛病。”
“参加全国大赛后他肯定更火,怎么吹他都没事。他的质量很高,我一个老爷们看了都想哭,有女编辑看哭了,学校里的那些小女生看了不哭就不正常。”
“明天派人再去采访梁坤,问他未来有没有发纯音乐专辑的想法……”
“我要是全国大赛的主办方,肯定会全力炒作梁坤。高考状元,业余民乐爱好者搞原创,有才的年轻作家,这些都很吸引人,年轻人一定会喜欢他。”
因为有寒寒这么一个先例,媒体对于年轻作家非常敏感。这天,梁坤的口碑开始发酵,带动着销量猛增。
《对不起我爱你》在燕大和出版社的宣传下热度已经很高了。真有大量寒寒的粉丝去买梁坤的,想拿他俩做比较。
梁坤忽然在比赛中演奏了一首主题曲,加上出版社、媒体对质量的肯定,多个城市出现了书店抢书断货的情况,供不应求。
泉城买梁坤书的人最多,一些家长直接去给孩子买。尽管这表明了是一部言情,但是他们觉得让儿女看看梁坤的作品,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向状元学习。
这个年代的人特别喜欢随大流,因为娱乐活动较少,可看的也不多。梁坤的书出版后,同期都没什么竞争。这在未来是不可能的事,网络的平台越来越多,竞争要比这个年代激烈得多。
即使未来,也不会有哪个作家发时先写首主题曲。梁坤这么做让人感到非常新鲜,直接在全国出名了,成为了华国年轻作家中的佼佼者。
他的原计划是先在燕京市出名,再争取全国出名,结果成名速度比他想象的快得多。
早上,燕大还用广播的方式通报表扬了梁坤和古乐社团等人,恭喜他带队取得了市内冠军。同时鼓励他在全国大赛中再创佳绩,为学校争光。
全校学生知道他出版,这个震惊劲才刚开始,梁坤就来了个三连击。如果说市内校园比赛冠军没什么了不起,能进全国大赛可就不是一般水准能做到到了。
华文系经常议论梁坤,说他不务正业,将来未必有前途的人不幸沦为了笑柄。以前是他们在背后议论梁坤,现在成了其他人在背后议论他们。
“嘿,就是他说靓坤不行,高考状元将来也未必能找到好工作。也不看看自己那样,和靓坤能比吗?还想看牛人的笑话?”
“XX只是进了学生会就快拽上天了,不就是个干活的吗?笑话靓坤不是干部,不认真学习?靓坤这种人用得着学习?他这一本书赚的钱可能就顶很多人干一辈子了。”
“有的人不知道天高地厚,在华文系学习好点就以为自己是天才了,现在知道什么才是天才了吧?真天才干什么都是第一。”
“原来真正的天才都是上课不听讲的,我就坐在梁坤旁边看着他天天写。一点没夸张,这本畅销书是在课堂里写出来的。寒寒写《三重门》有人质疑代笔,如果有人也质疑梁坤的话,代笔的人大概就是我和他宿舍的可子。”
说梁坤闲话的人都后悔了,但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收不回来。
他们有点想不通,为什么梁坤加入古乐社没多久就能搞出原创的曲子来?为什么古乐社一个几乎在撤销边缘的社团,在他带领下能在市里拿冠军?
梁坤在专业的文学领域出成绩也就罢了,跨行为什么也这么厉害啊?
梁坤照常到教室上课,一位向领导反映过他上课走神问题的教授都忍不住总往他的位置看。平时经常低头写东西的梁坤,现在倒是抬头认真听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