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六章 既要又要还要(1 / 2)

(),

“此非卿等之过也!”赵煦摆摆手。

他可太清楚,大宋的城市,到底是怎么走到今天这个样子的?

答案很简单——天灾!

每次大灾,都会形成流民,赵宋官家们,每次都会在流民中招刺青壮为厢军。

青壮走了之后,老弱妇孺怎么办?

饿死吗?

他们只有一条路——入城!入城!

汴京城里现在的百万人口,起码有一半,是历代以来的流民后代繁衍生息而来。

至于最初的那些汴京人?特别是太祖、太宗时代的那十几万京营禁军们?

大半不是送在高粱河,就是送在好水川、定川寨等地……

其他也都以驻泊的名义,派了出去了。

现在的汴京,就是一个完完的以手工业和商业为主的城市。

大宋其他的大型城市,也都差不多。

基本都是天灾产生流民,流民里的青壮被招刺,剩下的老弱进入城市求生存。

城市,才是大宋真正没有发生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原因!

它是海绵,也是最好的缓冲带。

所以,大宋农民起义不常见,兵士起义才是主流。

像仁庙时代的王则之乱,就是典型例子。

群臣却都是羞愧的恭身再拜。

他们是真的感觉,这些事情是他们的锅。

天子才几岁?

即位也就一年。

不是他们这些大臣辅佐不力,难道还是天子的责任?

赵煦接着道:“往事不可再追,朕与卿等与其懊悔于往日,不如从今日开始,想想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群臣这才一个个起身。

赵煦看向蔡京,问道:“开封府,可想过办法?”

蔡京低头答道:“奏知陛下,想是想过……可历代以来,皆无法推行……”

“祖宗以来,历代天子,爱民如子,皆不忍伤百姓分毫!”

“如仁庙时,百姓民居侵皇城……仁庙诏毁之,但命有司赔偿……”

“先帝重修皇城,循仁庙之例,诏给百姓赔偿……”

“及至修内环,拆官私屋舍,再次诏给百姓市价赔偿……”

赵煦点点头,道:“祖宗盛德,朕岂敢坏之?”

“朕自当求一个两其美之法……”

“既可以先王之政,又能不烦百姓,不损小民之利!”

这话是所有士大夫都喜欢听的话。

皇帝就该这样!

他需要虚心纳谏,同时心怀仁义。

他得温和宽厚,同时英明果决。

他要敬天法祖,同时爱民如子。

当然了,以上这些假若和文臣士大夫们的根本利益发生冲突了的时候。

那就有请大宋太师、潞国公、平章军国重事文彦博出场——陛下乃与士大夫共治天下,非与百姓共治天下!

而且,在平时,皇帝也得注意士大夫们的体面。

要照顾他们的面子,不能随便什么事情都叫他们去做。

比如说,像苏辙这样享誉天下的清流,若是叫他和几个小年轻一起办事。

那他就可能撂挑子——此岂皇宋善待士大夫之政?

赵煦对此,自然心知肚明——所以他的话其实是典型的既要又要还要。

偏偏,士大夫们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皇帝不就是这样的生物吗?

既要又要还要!

皇帝若不是这样的,那要他们这些大臣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