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7章 至今思武宗(2 / 2)

大明武夫 特别白 1587 字 2022-09-03

而天津这边是漕粮入京前的最后一处中转枢纽,又担负着供应蓟镇和山海关附近给养的重任,这边积储的粮草军资也是堆积如山,楸握了这边,就可以从容对京城发动攻击,京师已经没什么地利可言了。

自从赵家军炮轰京师之后,按照和谈条约,这天津就成了不设防的城市,里面没有明军驻扎,完全是民管自治,实际上是由云山行系统掌控,虽然有几百武装护卫在,可维持治安容易,保卫城池却不可能,再精锐的几百人马,也没办法挡住大明成千上万的大军。

所以很多人都把天津的安危动向看成信号,什么时候大明要出兵夺取,什么时候大战开打,京师得失更多是象征意义,天津攻防才是最要紧的。

知兵的人都有这个判断,不过让所有盯紧天津的人都很失望,大明始终没有用兵,赵家军也好整以暇的不动。

要知道在北直隶几处,朝廷还是能动员十余万的大军,其中能称得上精锐的万把,怎么也算得上能战,这支力量在赵家军面前或许算不得什么,但拿下天津制造麻烦还是足够的,不过官军不动,官军没有任何的动向。

目前消息灵通人士所知道的,只有逃兵不断,但各处坐视不理,比起以往这种局面好些的是,若有乱兵想要劫掠地方,想要胡作非为,朝廷和官府立刻能组织起镇压的力量,难道大明就这么认了,难道就打算要降了?

可如果要投降,那为何现在还迟迟不动,崇祯皇帝那是个愣头青,诸位阁老呢?这些沉浮宦海的老油子难道不知道这个?

实际上大明兵马还在调动,而且还在抽调各处的精锐勤王,孙承宗和王在晋毕竟亲自统领过大军,知道单纯的堆积人数无用,那只是消耗更多的粮饷,带来更多的混乱,但那些武将所属的亲兵精锐战力就很可观了。

调集各处的亲兵亲卫入京,在成祖朱棣之后也有过类似的例子,就是所谓的荒唐皇帝武宗正德时候,那时也是收天下精锐,被文臣士人认为是荒唐错事,向来都是讽刺痛骂,没想到这时相似,而且细想起来,这么做很有他的道理,有人开蚩就想,难道武宗正德皇帝没做错什么,如果大明按照正德皇帝那种尚武的做法走到现在,还会不会有这么多的内忧外患,毕竟正德时候,皇帝可是敢亲临沙场,同蒙古骑兵面对面厮杀的,如果这种“荒唐”传下来的话

被调集去京城的武将大部分听令,少部分则是抗旨,之所以没有那么多散去的,是因为赵家军没有合适他们的位置,这么过去投靠根本没个位置和着落,还不如抱团等待受降和改编,也有人想要尽忠,觉得拼死在沙场上,也比窝囊投降的强,更重要的是,他们也看不到在徐州体系内的将来。

而北直隶和山东附近的百姓们,有人麻木的安居不动,本来日子过得就艰辛困苦,过不过大军有什么区别,也有人要躲避兵灾,携家带口的逃离,不过逃离的人没几天又是回来,离开家乡后,反倒是能感觉到兵荒马乱,活动的盗贼匪类不少,但在村镇城池之内反倒是很安静,秩序也有人维持。

甚至今年的日子也比往日里要好过,因为朝廷官府不再收取什么苛捐杂税,连带着衙门官差也不那么刻薄了,要是年年如此,可就是太平好年景。

旁观者猜测纷纷,甚至不明所以,赵进则没有理会这么多,他就是在临清城这边整顿等待,但亲卫师、第二旅各个部队却没有闲着,骑兵分批出去巡逻侦缉,活动范围已经扩大到了北直隶各处,可也没什么人拦截,反倒是享受了下箪食壶浆喜迎王师的待遇。

在临清驻扎到第十天的时候,来了一场大雪,天地间染得雪白一片,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陈昇那边的消息彻底断了。

没有海上船只传递消息,陆路上还能通过辽西的明军传递,辽西边军都想结个善缘,日后方便相见,只要你消息能送到那边,总可以通过山海关到关内,然后快马传递到赵进这边,可现在这条路被掐断了。

负责这条渠道的人直接过去责问,如果是辽西边军敢在里面做什么手脚,那就要考虑后果,但辽西将门的使者也在很惶恐的解释,建州女真已经封锁了广宁和宁远一线,想要传递消息不是不能,但风险太大,死伤肯定也要惨重。

消息断绝并没有让赵家军有什么异动,赵进的无动于衷是一回事,巡查侦缉的骑兵则是加大了活动的频率,有很多人会在这样这样的大雪天气冒险,赵家军自信归自信,该做的功课却不会落下。

在保定府方向的赵家军骑兵果然有所发现,从西边有百余骑接近,按照巡查骑兵的说法,这百余骑的精锐不一般,进退规矩看起来倒像是赵家军自己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