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此以外,柴荣选择赵匡胤来辅佐幼主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张永德与李重进的政治斗争。”
“张永德是郭威的女婿,李重进是郭威的的外甥,而郭威又是柴荣的养父,可以说张永德与李重进都算是柴荣的半个本家人。”
“柴荣本来对两人十分信任,他们都是军中的一把手,可是张永德与李重进不和,两人经常在柴荣面前检举对方,这让柴荣很是不喜。”
“显德五年,柴荣率军北伐,他在行军路上得到一个口袋,里面装着一块木板,木板上面写着“点检做天子”,而当时张永德正好任殿前都点检。”
“此事让柴荣忧心忡忡,他担心木板上的话成真,而好巧不巧,柴荣在此时患上重病。”
“柴荣很担心自己死后张永德真的造反,于是他回京以后立刻革去张永德殿前都点检的职位,让赵匡胤接替张永德。”
“许多人都说这块木板是赵匡胤让人写的,但当时赵匡胤在军中的影响力并没有李重进、张永德等人大,与赵匡胤相比,李重进更有可能是这件事的主谋。”
“当然不管这块木板是谁写的,赵匡胤都是捡了一个大便宜,毕竟如果不是柴荣正好病危,他可能不会将这句话当真。”
“可是柴荣终究是病了,一代雄主最终英年早逝,他担心幼主被夺权,于是选择破格提拔自己信任的赵匡胤,但最终夺去柴家天下的,正是赵匡胤。”
“柴荣在位时间虽然只有短短的六年,但是在这六年之中,柴荣不仅只是征战,对国内的发展也是非常用心。”
“在政治上,柴荣整顿吏治,对于贪官污吏重加责罚,在酷刑之下,后周的官吏风气逐渐清明,不过,柴荣到了后期觉得自己用刑过度,苛政太甚,开始逐渐放宽,并体恤百姓疾苦。”
“公元954年,柴荣任命范质等三人为相,不顾朝臣反对,破例将科举落榜的魏仁浦任命为枢密使。”
“公元957年,柴荣在制定科举科目的时候,诏令天下,科考不限制资历,任何人都可以应征考试。”
“柴荣在执政期间,虚心纳谏,他要求群臣要积极上书奏事,以人为镜在柴荣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公元955年,柴荣详细规定了逃户回归的年限,促使逃走的农户尽快返回荒弃的田地开垦种田,大大促进了农村的经济发展以及田地的利用。”
“公元958年,柴荣取消曲阜孔氏的优待免税,一律按照平民规格纳税淮南之战结束以后,柴荣下令淮南各军解甲归田,发展农业。”
“荣在位期间还兴修水利,发展经济以及教育,他的一系列的为政举措使后周的国力日益增强,逐渐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
“柴荣登基第二年,先后三次亲征淮南,耗时三年,占据了大部分淮南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