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因为认床的关系,或许是没想到刚来611所,就找到了一个发挥穿越者优势的切入点,一晚上杨卫宁都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天蒙蒙亮的时候,杨卫宁干脆从床上起来,去卫生间冲了个冷水澡,然后穿着T恤短裤,下楼跑步去了。
前世在军队里待了十多年,杨卫宁养成了良好的锻炼习惯,即使穿越以后,这个习惯也未曾改变。
昨天杨卫宁坐212吉普车进来,来去匆匆,没有好好仔细参观611所。
正好趁着早上晨跑的机会,熟悉一下611所的环境和建筑布局。
这个年代的611所,和后世自然没法比,很多建筑都不超过五层,甚至还可以看到不少竹筋混凝土搭建的平房存在。
611所初创时期环境极为艰苦,很多科研人员都拖家带口挤在一间不到二十平米的平房里生活。
路阳和陈蓉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才把小路瑶寄养在杨卫宁家中。
直到后来两人的工作稳定下来,611所的建设初步完成,两人分到了一间稍大一点的房子,才将小路瑶从杨家接回来。
也正是凭借着这个年代科研人员特有的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611所才会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一跃成长为国内第二大战斗机研究所。
611所占地两百多亩,杨卫宁花了将近十分钟才跑完一圈,等他准备跑第二圈的时候,身后突然后面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卫宁,等一下我!”
杨卫宁一回头,便看到一个戴着眼镜的精瘦男子跟着跑了过来。
“咦,刘师兄!”杨卫宁吃了一惊,脸上露出笑容,“你不是分配去011基地了吗,你怎么在这里?”
011基地就是黔州航空工业集团的前身,同样是大三线建设时期的产物,后世被称为“山鹰”的JL-9高级教练机就是黔航的拳头产品。
刘师兄笑道:“你不也从部委来到这里了吗?我怎么不能来?”
刘师兄叫刘炜,是杨卫宁硕士研究生时期的师兄,比杨卫宁大了五岁。
杨卫宁跳级速度太快,只花了四年时间就完成了本硕的学业,两人反倒成了同一届毕业的同门师兄弟。
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大多经历了嗡嗡嗡和上山下乡等运动,等到考大学的时候,年纪都已经偏大了,像杨卫宁这样十六岁考上大学的几乎凤毛麟角。
杨卫宁在他们那一届毕业生里年纪最小,和其他人交流的时候多多少少有点代沟,唯有刘炜,虽然比杨卫宁大了五岁,但和杨卫宁最聊得来,再加上师出同门,两人也成了关系非常铁的朋友。
杨卫宁在刘炜肩膀上捶了一拳,笑道:“少说其他有的没的,你到底是怎么来到这里的?”
刘炜嘿嘿笑道:“我这不是单位派过来出任务嘛!你知道七号机大改项目吧,由你们所牵头,联合011基地、601研究所还有第14研究所搞的,我就是011基地派过来到项目组帮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