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童试(爆更1)(2 / 2)

“不打算!”刘远山干脆的回答,然后反过来劝说道:“先生,我看您老人家也不是做官的料,你也别考了,跟着我混得了!”

“你个小兔崽子,你再说一句,看老夫不打烂你的头!”王秀才假装生气,手扬的高高,却没有落下来。

刘远山依旧一副嬉皮笑脸的模样。

王秀才顿时没了脾气,刚刚装出来的严肃瞬间瓦解,指着刘远山的鼻子无奈的说:“你这臭小子,到底咱俩谁是师傅谁是弟子?”

“您您您,您是师傅,弟子是弟子!”

“唉,滚蛋吧!”王秀才拿他没辙,摆了摆手说道:“你读书识字现在都学了个差不多了,往后别来烦老子,老子要准备秋闱。”

秋闱,也就是乡试,乡试考中后便是举人,有了进京赶考的资格,因为乡试一般都在秋天举行的原因,也被读书人称作秋闱。

王勋虽然不是才华横溢之辈,但他勤学好问,自己天赋也还算高,秋闱他有极大的把握。

刘远山听师傅下了逐客令,也不便多待,和王秀才见礼后就匆匆回到家中。

不上学堂更好,毕竟不是一个时代的人,追求不一样。

刘远山要的是读书识字提高素养和行走方便,王秀才科考是为了做官。有了大把的时间还不如多做些有意义的事情。

钢材已经炼制出来,工匠也基本算是到手,有自己在旁边亲自指导,做个简单的蒸汽机一点问题也没有。一旦蒸汽机问世后,许多依靠人力的工艺便可以解放出来,比如鼓风机,比如磨细水泥,比如搅拌肥皂液。

做个小型的搅拌器,以前需要两三个小时人工搅拌的肥皂液现在只需要十分钟就能搞定,桂花皂的产量一定会有质的飞跃。

产量上去以后,供需关系便会发生极大的变化,价格下来是迟早的事情,毕竟刘远山的目的还是将肥皂成为一种大众用品,这样既方便了普通百姓,也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财源。

薄利多销的模式已经不需要验证,直接拿来用就可以了。

销路他也不会担心,一旦价格降低到普通老百姓能消费的起的水平,必然会涌现出一批二道贩子,这已经是商业发展史上的必然规律了。

唯一一个让他觉得颇为蛋疼的问题是:没有桂花了。

别说没有,就算有,哪里能支撑的起那么多肥皂生产。若是肥皂中没有了桂花的香味,那这皂便不能算是完美的桂花皂,名字就有些不符实际。

但这些都是小问题,在大明朝只有他一家可以制作桂花皂的情况下,相信不会受到大批的投诉的。

生产力的问题已经不是问题,那么在大规模上马制造之前,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