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吗,可以比照国际油价给日本一个折扣,另外加上东北靠近日本,这运费上也可以省一大笔钱。相信对日本来说是非常划算的,对吗。”
野村点点头:“没错,可是我国并不仅仅是为了石油本身或者经济利益的,我国需要的是自己的石油安全。我们需要确保自己国家的石油供给不受他人控制。”
没的说,日本人的忧患意识就是比中国人强,在这个时代他们就开始考虑石油战略了。
赵书礼不仅响起了后世美国的石油战略,那就是不谋图直接控制油田,但是却一定要保证石油运输线路,和石油来源的安全。为此不惜打阿富汗,打伊拉克,威胁伊朗。
以美国为对照,赵书礼对日本人提出了一个建议:“不知道野村先生有没有听过这样一种合作,我们可以固定的提供一定比例的石油产量给予日本,而价格就走国际价格,并且加上一个不低于九折的折扣。”
“您的意思是说,油田开采出来的石油按照比例出售给我国吗?”
“没错,如此一来,你们也就等于掌握了相当一部分石油资源不是,而我也能长久的赚钱一举两得,何乐不为呢。”
野村点点头,这确实是一个折中的办法,但是他没有授权谈判这个,便告辞离开,说是要回去商议商议。
日本人效率很高,一星期内就给出了答复,初步同意赵书礼的建议。但是对于石油产量分配比例和贷款额度和利息跟赵书礼展开了激烈的谈判,最后定为向赵书礼提供四亿日元贷款,利息十分低廉,而还款就用出售给日本的石油折抵,贷款期十年。对于石油分配比例,日本本来要求八成,最后在赵书礼坚持下,降到了五五分,但是对于赵书礼的那五成,如果要在国际上出售的话,日本人还拥有优先购买权。
这个时代日元并不像后世那么不值钱,相反他的价值还是很高的。一日元大概兑换半个美元的样子,比现在的德意志帝国马克还要值钱,一日元相当于两马克。四亿日元的贷款是个什么概念呢,那是两亿美元,绝对是笔巨款,不妨做个对比,当初袁世凯以签订二十一条为条件,也不过换取日本2亿日元的贷款而已。
因此这个贷款让赵书礼狂喜,这大概是日本立国以来,最大的一笔贷款额度了吧。并且是一次交付,这让正在忍受战争后遗症,巨额负债困扰的赵书礼大喜不已。虽然在德国他也得到了巨额数量的信贷额度,但是德国人并不是一次清交付的,而是分期分批,他们要等绥远政府证明自己有还款能力后,才能交付第二笔贷款。
而这第一笔两千万马克的贷款目前也全都在德国派来的专家顾问手里掌握着,这第一笔是军事合作贷款,根据秘约,德国人顾问有权利决定钱的流向,避免出现被人挪用的情况,至于那笔商业交流贷款,条目繁琐目前一分钱还没有到账。
因此日本人这笔贷款就太及时了,让赵书礼可以大刀阔斧的实行自己心中的几个一直受困于资金而难以实现的计划了。
第一件事是成立一家银行,并且授予该行货币发行权,以日元作为担保,先期印刷一亿元纸币,这个银行的名字叫做赵氏银行,属于赵书礼的私产,让傅伦做经理来经营。另外也给予了徐新六的北方发展银行货币发行权,并且将一亿日元存储到他的银行中,作为保证金。徐新六投桃报李,从自己的银行中挑选骨干,帮助赵氏银行运营。徐曾在浙江兴业银行这样的正规银行中任职,因此他的北方发展银行中颇有一些精通现代银行经营的人才,在他的帮助下,赵氏银行很快走上正轨,担负起了一个金融机构制造资本的任务。
在这两家银行拥有货币发行权后,赵书礼的地盘上金融业态终于发生了第二次改变。第一次改变是让晋商成立联合银行,并授予他们货币发行权,目的是统一绥西外蒙地区的货币。可以说第一次货币改革是因为绥西外蒙的货币制度太过混乱,而这第二次吗就是因为这里缺钱了,晋商虽然成立了联合银行,但是以他们保守的经营策略,竟然不敢大规模的印刷,担心发生挤兑。这样做虽然够稳妥,但是却影响了绥西的货币流通,市场上动不动的就出现通货紧缩。尤其是这次战争,由于大量的资金被政府抽离作为军费,几个月间物价下跌了三成,造成严重的通货紧缩,对当地经济极为不利。而且当战事最紧张的时候,徐新六出面想从银行中借贷一笔钱,晋商竟然百般推脱,这也让已经一心归于绥西的徐新六大失所望,打定主意再次改革币值了。
赵书礼接受了徐新六的建议,增加了两家新发钞行,大幅度增加绥西地区的货币流通量。两家银行成立后,当即联合对库张铁路放款5000万元,通过铁路投资,这5000万元通过工人的工资,采购铁轨等进入了市场链,加上战争的结束,一个月间,通货紧缩情况得到了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