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庙算之功(下)(1 / 2)

“皇上,东厂提督魏忠贤魏公公通过安插在建奴内部的细作谍报得知,不久前,建奴因抽调兵力前往辽西方向,是以在黄骨岛堡城防空虚。魏公公与臣商议后,就急令东江镇石城岛游击严亦飞出兵趁虚将城攻下。”

“哦,如此说来,朕的大伴还是这场大捷的始作俑者了啊。”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魏忠贤在一旁笑的见牙不见眼,假装谦虚的天启帝说道:“万岁,老奴哪敢称什么功劳啊,老奴只是想给皇上分点忧,从东厂那帮小子们那里得到了就和张大人说了,主要还都是张大人的庙算之功,老奴哪敢居功啊。”

……

此时的魏忠贤,虽然已经是宫中炙手可热的人物,但是权利上还没有进入全盛时期,因此很多时候还要有所避讳,尤其是古代皇帝最为重视的军权方面,他此时更是慎之又慎,不想在天启帝面前表现出对于军权的控制与把持。

因此,当魏忠贤看到由胡常平送来的严亦飞亲笔书写的密信之时,狂喜之余还着实的为难了一番。他一个深宫内臣,要如何在不引起皇上反感和猜忌的情况下,将严亦飞送上门来的这份庙算之功按到自己的头上。

最后,他想起了最近有意向自己靠拢的老官油子张鹤鸣。

这张鹤鸣一直是以熟知兵事为主打牌的文臣。早在万历四十二年,他就因功升任陕西右布政使,不久擢升贵州巡抚、右佥都御史。在贵州巡抚的任上,他最主要的功绩就是平定苗乱。

因为这份功劳,由贵州巡抚升任兵部右侍郎,总督陕西三边军务。未赴任,转任左侍郎,佐理部事。此时兵事紧急,兵部增设二侍郎,而张鹤鸣与祁伯裕、王在晋均推故不赴任。

到了天启元年,辽阳城破,兵情更加紧急,右侍郎张经世督师出关,于是兵部中无侍郎。明熹宗下令兵部督办,张鹤鸣等人才上任。因平苗功,晋升兵部尚书衔,视侍郎事。尚书王象乾出督蓟、辽军务,张鹤鸣遂代其位,正式出任大明的兵部尚书。

此时的张鹤鸣,虽然已经年过七旬,但是这人官瘾极大,一个兵部尚书的高位也满足不了他,他想要的是登阁拜相,出任内阁首辅,位极人臣。

但是从兵部尚书到内阁首辅,中间还差着那么两层,也并非是那么容易就能达到的。熬年头,混资历也只是等闲。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

然而别人熬的起,已经七十一岁的张鹤鸣可熬不起,眼见自己一年老似一年,心急如焚的张鹤鸣眼见自己熬到老死也等不来那个内阁首辅的位子了。

不过此时魏忠贤横空出世,以令人咋舌的速度崛起,见此情景,一心想要进步的张鹤鸣索性投靠了小他十几岁的魏忠贤。虽然投靠阉人说出去名声不好听,但是名声也不当饭吃,好名声也不能给他内阁首辅的大位,想到这里,张鹤鸣便心安理得的投靠了魏忠贤。

而魏忠贤这个人纵然是有千不好、万不好,但唯独有一点,他对于自己人还是不错的,光凭这一点就比喜好内斗的东林党人强了不少。

那日魏忠贤招张鹤鸣过去说事,张鹤鸣一听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辽东前线大捷,魏忠贤想要占据庙算之功,但是又怕引起皇上的猜忌,于是招来自己分润一部分功劳。

张鹤鸣虽然明知魏忠贤只是再利用自己,他是他依然忍不住的狂喜,在年初广宁丢失,十几万辽西明军全面崩溃,辽东前线形式危机的情况下,任何一场军事上的胜利对于大明来说都是一个强心针。

尤其是黄骨岛堡这场胜利还不小,要论斩首数量,怕是自老奴努尔哈赤起兵造反一来,明军单次斩首女真真夷数量最多的一次。如果这样的胜利,自己能够占据一份庙算之功,那么将来入阁,可就大有希望了。

于是魏忠贤、张鹤鸣经过商议,二人一拍即合,这才有了今天向天启皇帝告捷一事。

……

天启皇帝又温言夸赞魏忠贤和张鹤鸣二人道:“大伴、张老先生,若是朝臣都是如你二人一般替朕分忧,那么建奴何愁不灭,国事何愁不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