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虽说燧发枪有这一系列毛病,目前的性价比其实比不过同时代技术已经相对成熟的火绳枪,不过严亦飞的优势就是熟知历史,历史已经证明燧发枪是未来火器展的趋势,因此严亦飞还还是决定大力发展。
因此他对众人说道:“本将权衡优劣,使用自生火铳是大势所趋,不得因噎废食,因其一些暂时性的缺陷就放弃使用。不过为稳妥计,可将我石城军中装备的鸟铳改动一部分为自生鸟铳,在实践中将此利器慢慢完善。”
翟树林和石东平闻言领命,同时心下高兴,从严亦飞的话中,可以看到他是个开通人士,对二人这种军器迷来说,其实是一个很大的利好消息。
塔读>
其实大明工部及各卫所出产的武器也是如此,在此条制度拟定上,严亦飞充其量也只是模仿和传承而已,只是在明末的大明,虽然有法度,但各级官吏却有法不依,使大明拟定的制度成为一场空文。
也因此,除了火炮,大明的武器生产一向是很奇怪,有时质量很好,有时质量很差,很大程度上视监督的官员不定而不定。天启二年,工部押解山海关的三千杆鲁密铳,只查验出几十杆不合格产品,严亦飞的运气不错,分给他的四百杆鲁密铳有质量问题的只有十五杆,余者大多是精良的。
无论是从历史上记载,还是在严亦飞看来,除了大明地方州县及卫所自用的武器外,他们作为税役上交的武器质量靠不住,不过工部与兵仗二局出产的武器质量还是不错的。大明年间,民间火器研究十分兴盛,高端新式火器层出不穷,却由于火器库存掌握在文人与太监手中,各地的总兵官将们,宁愿购买冷兵器。——对他们而言,下几千根廉价的长枪就可以拉起一只军队。
相比昂贵的,需不断投入的,质量还经常靠不住的火器,冷兵器实在是既便宜又实惠。但如此却大大影响了大明新式火器的推广,也因此,大明的火器研究虽然兴盛,但是对于大明军队的实际战斗力却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帮助。
看了良久,对工匠们的工作态度,严亦飞还是满意的,于是他开始试探性的启发身旁军工局主事翟树林有关于刺刀的事情。
有了燧发枪,就可以考虑用刺刀代替长矛,这也是历史的大势所趋。
不过初期刺刀的安装与加工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制造刺刀对钢材的质量要求极高,相关冶金生产难度极大,没有优质钢铁,造出的刺刀没刺两下子,或是撞了一下盾牌就断了,然后被对方砍死刺死。
不要说十七世纪上半叶的大明,就算到了二十世纪,二战后期日军由于缺乏优质钢材,导致造出的刺刀质量飞速下降,刺刀刺入人体后飞快变弯或者折断,这使得原本擅长拼刺作战的日军,在战争后期面对或是八路军的近身格斗,往往都落于下风。
没有优质钢铁,造出的不合格的刺刀在肉搏上没有丝毫优势。而且要造刺刀,对于鸟铳上套筒、卡座之类的配套设备精度要求非常高,对现在石城岛手工工厂的生产,其实是个十分严峻的挑战。
同时刺刀必须能快装卸,装卸部分相对精密的零件容易损坏,增加成本。刺刀比大刀、长矛之类的武器更容易损毁,原因其插上去前,充其量不过是一把轻型匕首。
首发&:塔>-读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