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弘虽然打定主意不再出兵平叛,但此事他曾亲口答应了袁术,而且现在四方制衡之势已经渐成雏形,如果自己一味拖延拒绝,恐怕会激怒袁术,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不管怎么说,董卓才是北疆真正需要极力打击和压制的对象,而袁绍和袁术则是北疆拉拢的对象。袁绍、袁术和北疆的结盟不但直接关系到北疆明年的生存,更关系到制衡之势维持多长时间的问题。制衡之势维持的时间越长,对北疆就越有利。只要北疆摆脱了重重危机,实力强大了,无论是勤王还是稳定社稷,都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李弘召集李玮、余鹏、杨凤等人商议。
李弘倾向于出兵平叛。
由于北疆的威胁和黑山、青州两地蚁贼的暴乱越来越猖獗,袁绍和韩馥等人担心两面守敌,被迫接受了李弘的盟约,但这个盟约是北疆和讨董大军的盟约。这样一来,北疆一面和董卓、袁术形成了三方制衡之势,一面又和讨董大军单方面结了盟。北疆这种两边摇摆、两边讨好的做法和态度,不仅仅是立场不坚定不清晰的问题,更有利用各方矛盾从中渔人得利的企图。
此事一旦给董卓和袁术知道了,他们会作出何种回应,目前尚不知道,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董卓也好,袁术也好,对北疆这种首鼠两端、损人利己的做法必定非常生气,彼此间仅有的一点信任也会荡然无存。而尤为令人担心的是,刚刚建立起来的三方制衡之势是不是也会随之破裂?
北疆在和讨董大军结盟后,为了防止董卓和袁术反应激烈,也作了相应对策,主要是威胁和掣肘董卓,交好袁术。李弘下令减少孟津和小平津驻军,征调一万大军回河东,就是为了威胁董卓,而派田畴到南阳面见袁术,就是为了向袁术解释北疆和袁绍握手言和一事,并和袁术具体商议互助之策。
北疆靠一张嘴是说服不了袁术的,要有实际的,能让袁术看得到的行动,并以引来证明北疆信守诺言,愿意真心诚意和袁术联手制衡。北疆和袁术走近了,对董卓的威胁就更大了,也更有实力压制和掣肘董卓。如何才能让北疆和袁术重建彼此间的信任?那就是和袁术组建大军出兵平叛。一来北疆兑现了当初的诺言,二来帮助袁术获取功绩和声名,三来北疆也可以得到讨董大军各路兵马的好感,将来有助于大军南下稳定社稷,四来也可以尽早平定兖青徐三州的暴乱,拱卫社稷。
李玮、余鹏等人也同意出兵平叛。平叛大军的军费由袁术提供,北疆只要出人就行。而且现在京畿形势变了,北疆没有理由坚持不出兵。目前北疆驻洛阳的大军只有一万人,除了护卫孟津、小平津和虎牢三关的外,北疆最多也只能出两千人到三千人左右的兵力。如果北疆连这点人马都不愿意出,实在说不过去。
杨凤、孙亲等人不愿意出兵。他们还是那个理由,当初朝廷招抚黄巾军的时候,先帝和李弘信誓旦旦答应的,绝不征调黄巾军打黄巾军。
李弘笑道:“折中一下吧。我们先出兵,先给袁术争点脸面,免得双方撕破了脸,伤了和气。军队到了战场后,打不打,何时打,怎么打,还不是我们自己的事。如果你们同意,我就亲自给张燕写信。”
“谁领军?”杨凤问道,“如果是颜良,我还是不同意。”
“你们看呢?”
“过去黄巾军的将领,肯定没人愿意去。”杨凤说道,“打仗不要命的,不能让他们去。颜虎头如果去了,不打才是怪事,他要立功啊。”
“我打算让高览、高顺两人去,你们看怎么样?”李弘问道。
杨凤和孙亲相视一笑,同时点头。
****
七月下。
梁百武、林讯、李云、杨淳四人率一万大军回到河东。校尉吴雄领三千兵驻防孟津和小平津。虎烈将军颜良亲率四千兵镇守虎牢和荥阳。
武毅中郎将高览和武猛校尉高顺率三千军赶到中牟,等待与袁术大军会合,准备往兖州、徐州一带平叛。
长安接到朝廷的平叛大军即将出发的消息后,天子随即下了一道旨,嘉赏平叛大军将士。
袁术尊奉当今天子,不承认董卓主政的朝廷,声称只和骠骑大将军李弘联手出兵平叛,所以这支大军里没有北军的一兵一卒。董卓倒是想出兵,不为别的,他就想把袁术强行拉到自己这边。和北军共同出兵,也就是和董卓联手,和仇人言和,如果是这样,袁术的声名会遭到很大损毁。袁术坚决不同意北军参与平版,虽然天子下了圣旨,但袁术立即宣称,如果北军出关,他就不去平叛了。董卓当然不愿意丢失这么一个损耗袁术和李弘兵力的机会,所以他无奈之下,也只好打消了这个主意。
随着李弘和袁术先后下令封锁通往关中、关东和关西的各处要道,长安和洛阳逐渐陷入了更大的困境。董卓先后以天子名义,连续下诏给李弘和袁术,要求他们打开关隘,但两人置若罔闻,不但没有取消封锁的意思,反而严令各地府衙,只要发现有人使用小钱,立即抓捕,决不姑息。
京畿越来越深重的危机,李弘和袁术的不断威逼,让董卓渐渐失去了对制衡的信心,他必须要为自己地生存寻找一条道路了。董卓命令皇甫鸿和董越主动攻击韩遂、马腾,同时上奏天子,提出了招抚西凉叛军之议。天子同意了董卓的奏请,下旨拜韩遂为游击将军,拜马腾为偏将军,杨秋、成宜等叛军首领也被拜校尉、都尉等职。尚书刘艾、侍中种辑两人随即携旨到西凉招抚。
****
大汉国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八月。
八月初,驻军鲁阳的破虏将军孙坚命令治行都尉朱治领三千兵赶到了中牟。现在只待袁术的军队一到,平叛大军就可以出发了。
然而,袁术这时却接到两个让他勃然大怒的消息。一个是骠骑大将军李弘和袁绍结盟,一个是刘表突然以荆州刺史的身份在襄阳出现。
袁术原以为李弘要趁着蚁贼暴乱的机会攻打袁绍,后来听说驻守洛阳的北疆大军有一半人马回河东了,他又以为李弘放弃了攻打之计。这期间他也怀疑部分北疆大军返回河东,是因为袁绍和李弘达成了某种盟约。只是他认为以李弘的为人,应该不会作出这种背盟之事,谁知道李弘偏偏就背弃了三方盟约。
李弘如果是和韩馥结盟,他能接受。但李弘和袁阀的叛逆袁绍结盟,他就不能接受了。骠骑大将军这是什么意思?袁阀的家主到底是谁?如果李弘承认我是袁阀的家主,他为什么要和袁绍结盟?袁绍算什么东西,他不过是袁阀一个低贱的奴仆,他有什么资格单独和北疆结盟?他那个什么所谓的“承制”根本就是狗屁,谁承认他“承制”天下了?承制谁的天下?北疆这样公然和一个大汉叛逆结盟,说明骠骑大将军承认了袁绍的“承制”。也就是说,李弘不但背弃了三方制衡,还成了大汉叛逆。
我不能和一个大汉叛逆共同出兵平叛。袁术立即下令已经出发的纪灵,马上给我回来,我们不去平叛了。
田畴匆匆赶到南阳郡的宛城向袁术解释此事。袁绍已经暂时放弃了承制之命,也暂时不再提废黜当今天子重建皇统的事,他和各路讨董大军现在都在集中所有力量平定蚁贼叛乱。正因为如此,骠骑大将军才和讨董大军握手言和,放弃了攻击河内擒杀袁绍之策。
田畴说:“骠骑大将军是和讨董大军握手言和,而不是和袁绍结盟。袁绍不过是袁阀的一个亲族,一个冀州渤海郡太守而已,他有什么资格,有什么实力和骠骑大将军结盟?大人不要误解了。”
袁术冷笑道:“这么说,骠骑大将军认为袁绍不是大汉叛逆了?”
田畴从容回道:“袁绍和讨董大军既然已经放弃了什么所谓的‘承制’,剩下的也就是勤王除奸了,这样说起来,他们的确算不上是我大汉的叛逆。”
“放弃?他说放弃就放弃?那‘承制’诏书算什么?讨董檄文算什么?诛杀朝廷大臣算什么?声讨我袁术算什么?如果这样罪恶滔天的叛逆都可以饶恕,那我大汉从此以后将永无宁日。将来谁都可以高举大旗,以清君侧为名,肆意杀戮,甚至讨伐天子,到了打不过的时候,就轻描淡写地说一句,我错了,然后他就没事了。骠骑大将军是不是也想这么做?”
田畴看看激动的袁术,微微笑道:“大人,你不要忘记了,两个月以前,攻打洛阳的可是你。”
袁术哑口无言,他狠狠地瞪着田畴,眼里蓦然射出一股杀气。
田畴没有继续在这件事上和袁术纠缠,他对袁术说,董卓将来肯定要把他解决掉,社稷将来一定要稳定,而要想实现这两件事,北疆只有和大人携手奋战。这些都是事实,大人应该看得很清楚。以袁绍和讨董大军目前的情况,将来蚁贼平定后,他们基本上也就完了,哪里还有实力和北疆,和大人相抗衡?
田畴劝说袁术信守自己对天下的许诺,派兵平叛,以获得功勋和声望。接着他和袁术谈到了十月秋收后,北疆打算在荆州,豫州各地买粮的事。如果今年的粮价因为蚁贼暴乱而突飞猛涨,北疆的财政就更加困难了。田畴希望袁术能考虑到北疆的困难和将来双方携手振兴社稷的需要,先给北疆在荆州和豫州两地以适宜的价钱预购一批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