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4章 数学界的震动(1 / 2)

实际上,远不止田纲一个人对常浩南产生了好奇。</p>

美国,新泽西州。</p>

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数学年刊的编辑部里。</p>

刚到上班时间后不久,理查德·汉密尔顿就走进了高级编辑米凯尔·拉格斯泰特的办公室。</p>

“汉密尔顿教授?”</p>

后者抬起头,看到来人的身份之后有些吃惊:</p>

“您怎么……”</p>

“当然是因为你前些天交给我审的那篇论文。”</p>

汉密尔顿坐到拉格斯泰特对面,从公文包里掏出一份手稿:</p>

“我来普林斯顿参加一个会议,所以顺路就给你带过来了。”</p>

90年代这会,审稿意见还处在线上和线下并行阶段,像他这样手写审稿意见然后寄回给编辑部的人并不少。</p>

但亲自送过来的情况还是不多。</p>

拉格斯泰特赶紧接到手中:</p>

“这……这么快?”</p>

从把审稿邀请发给对方到现在,满打满算也就过了不到一星期时间而已。</p>

对于一篇数学论文,尤其是能发表在数学年刊上面的数学论文来说,这个审稿速度……很不正常。</p>

尤其是,论文作者还声称他的研究会对解决庞加莱猜想产生帮助。</p>

一般都意味着文章某处出现了严重的基础性错误,以至于根本不用再看后面的内容。</p>

换句话说就是民科写的。</p>

正经数学家甭管水平怎么样,不会整出这种烂活。</p>

想到这里,拉格斯泰特的表情有点难看。</p>

编辑部本身就承担了对来稿进行预审的工作。</p>

那种问题很大的论文,是不应该被送到审稿人手里的。</p>

如果真送审了一篇驴唇不对马嘴的文章,还是送到了汉密尔顿这样的大佬手里,对于他本人,甚至对于整个数学年刊的声誉都会是一个巨大的打击。</p>

拉格斯泰特突然感到有点后悔。</p>

作为数学期刊的编辑,他硕士就毕业于普林斯顿数学系,但自知不是搞学术的料,所以才当了编辑。</p>

之前在邮箱里发现这篇论文之后,他还专门看了一遍。</p>

发现自己竟然好像能看懂。</p>

再加上作者又写了庞加莱猜想的事情,所以才决定直接交给微分几何领域的几位大佬审稿。</p>

“我就知道……连我都能看懂的论文,肯定是哪里出了问题才对……”</p>

“这种来自不知名研究机构和不知名学者的文章,果然应该更谨慎一些,交给一些不太知名的二三流教授审一下……”</p>

拉格斯泰特一边懊恼地想着,一边顺手翻开了汉密尔顿带来的手稿。</p>

然后就看到了——</p>

建议发表。</p>

“哈?”</p>

本来已经做足了心理建设的拉格斯泰特一时间甚至没反应过来。</p>

呆滞了一会之后,他抬起头,看向对面的汉密尔顿:</p>

“您是说……这篇论文可以直接发表?”</p>

后者也是一愣。</p>

拉格斯泰特已经在数学年刊当了快三十年编辑,能问出这种无厘头问题,就像佩雷尔曼突然问他1+1是不是等于2。</p>

他的第一反应肯定是——这后面应该有什么其它深意。</p>

不过汉密尔顿想了半天,也没想出来除了字面意思之外的其它含义,只好点了点头:</p>

“严格来说,是建议直接发表,我只是审稿人之一,最后的决定权难道不是在你们编辑部手里?”</p>

“不是……我的意思是……”</p>

好在这个时候,拉格斯泰特的智商逐渐开始重新占领高地:</p>

“我的意思是,没想到您能这么快就给出审稿意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