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骏又嘿嘿一笑,目光看向其余宰相。</p>
“是了是了,晏相说的是。”</p>
“不错,汉龙此举,可谓用心良苦啊。”</p>
“今鲁迅成为当今文坛第一人,让大宋教科书上都是他的文章,自此孩子们的思想观念上去,那影响的就不止是一代人。”</p>
众人一个个眼观鼻,鼻观心,一边嘴里说着话,一边把注意力放在办公上去了。</p>
经过十多年的蕴育。</p>
鲁迅这个小号如今已经成为大宋文坛第一人。</p>
即便是欧阳修都跟他没法比。</p>
甚至欧阳修还经常写文章称赞鲁迅学识渊博,看问题深刻,是当世第一奇人。</p>
也因此鲁迅在民间粉丝非常多。</p>
有人欣赏他诗词风格硬朗,如关东大汉唱着大江东去浪淘尽。也有人认为他看待事物透彻,研究到了其中本质,如那些批判性的文章。</p>
所以晏殊用这个理由为赵骏辩护,他们还真不好说什么。</p>
很快一场小闹剧就散了。</p>
而上午时分,苏洵前去了吏部报道,下午的时候又去了审官院。</p>
这是个直属于政制院的三级机构,吏部现在成为实权部门,负责天下官员的调动。</p>
而审官院则负责中下级官员的磨勘、选调。</p>
就是如果吏部要调动某位官员,那么必须要对这位官员任上做的事情进行评估。</p>
审官院就负责这些事情,把评估报告写好上交到政制院,政制院确认无误后再扔给吏部调动,这就完成了整个官员调动的流程。</p>
所以审官院属于位卑权重类型,掌管着大宋目前多达五六万名正五品以下的中下级官员的生死大权。</p>
目前的审官院主官,就是王安石。</p>
本来以赵骏对王安石的看重,不应该是只放在三级部门。</p>
但要知道大宋宰相是一品官,而一级部门的尚书是正二品,副职侍郎是从二品。</p>
二级部门尚书正三品,副职从三品。</p>
三级正四品,副职从四品。</p>
也就是说,三级部门的品级与一路转运司相当。</p>
王安石在被赵骏抽调走之前是歙州知州,正常的升迁模式应该做路五司副职。</p>
如副转运使、转运使通判之类,品级在从四品到正五品之间。</p>
然后再升到五司正职,由正四品的转运使,升到中央二级部门做副职,再慢慢爬到一级部门的侍郎,最后才能做到尚书。</p>
能一路干到目前十六个一级部门做尚书,那基本都已经是人中龙凤。</p>
如杨察、杨告就是这么升上来的。</p>
而审官院位置又很重要,因此王安石自然就被安排在这个重要部门,以他状元身份加上跟着赵骏行走天下两年镀金,足以越级升迁。</p>
听说同年进士的苏洵来了之后,王安石亲自去迎接。</p>
“明允兄,好久不见。”</p>
“介甫兄,惭愧惭愧。”</p>
审官院内,二人相互抱拳。</p>
苏洵上下打量了一下王安石,感慨道:“介甫兄少年得志,雄姿英发啊。”</p>
王安石笑道:“明允兄过奖,请。”</p>
说着请苏洵到了办公室。</p>
两个人到了王安石的办公室,互相见礼坐下,接着又让吏员上了茶水。</p>
直到此时王安石才沉吟着说道:“上午知院得知兄过来,非常高兴。只是官场是一个讲资历的地方,兄这五年在家中资历短缺,现在可不好安排。”</p>
苏洵苦笑道:“无妨,我兄长昨日也让我做好了这个心理准备,哪怕是去西域为官,我也无怨无悔。”</p>
“嗯。”</p>
王安石点点头道:“那兄还请稍等片刻,我先给你报备做一下手续,到时候伱等通知就可以,不过以知院的习惯,可能应该会召见你,到时候或许知院应有安排也说不定。”</p>
“那就多谢介甫兄!”</p>
苏洵拱拱手。</p>
不得不说,王安石还是很了解赵骏,知道赵骏重视人才。</p>
苏洵历史上虽然没有考取功名,但才能还是非常不错,写的文章也都比较深刻,颇具战略眼光。</p>
所以赵骏还是比较欣赏他。</p>
上午赵骏让苏涣把苏洵下午叫过去一趟,这事王安石并不知道,但他却能猜到,自然是知道赵骏大概率会那么做,因此也并不担心同年的前途。</p>
在审官院报备之后,全套的磨勘手续就算完了,接下来就等听调,以前一般这个时间很短,可能几天,最多不超过一个月。</p>
但现在官员任期增加,官员的流动性没那么大,所以必须要等任期结束或者任上出事,如退休、被抓、病退、守孝等情况才能派新的官员,导致如今等待听调的时间也增加。</p>
不过若是上面有最高指示,那就是另外一回事情。</p>
很快到了下午酉时初,也就是下午五点钟的时候,到了官员下班时间,苏洵就接到了苏涣让他带着苏轼、苏辙去见赵骏的指示。</p>
苏洵先回家属大院接了苏轼兄弟,随后又跟着苏洵前往皇宫,一路去了政制院。</p>
此刻政制院诸多宰相们都已经下班,他们刚刚从后院赵祯那开完会回去,政制院里倒是没有人。</p>
因此赵骏在政制院右厢房接见了他们。</p>
相比于苏涣,当初中一甲进士时,曾经去过垂拱殿殿试,苏轼和苏辙兄弟则是第一次进皇宫。</p>
一路上小心翼翼,低着头,余光却四处乱瞟,好奇地打量。</p>
很快他们就到了政制院内。</p>
赵骏坐在书桌案后,手里拿着一篇文章似乎是在细细阅读。</p>
苏涣带着苏洵他们进屋,向赵骏行礼道:“知院。”</p>
“下官见过知院。”</p>
“小子见过知院。”</p>
苏洵、苏轼、苏辙等人也连忙拱手行礼。</p>
苏轼偷偷打量,就看到那是个大概四十左右的中年男人,面容俊朗,身姿挺拔。</p>
与普通大宋人不同的是,他居然没有留长发,而是简单的短发,两鬓微微发白,穿着中山装,浑身上下都透露着一股儒雅气质。</p>
“免礼!”</p>
赵骏摆摆手,示意他们起来。</p>
“谢知院。”</p>
众人起身。</p>
“坐下说话吧。”</p>
“谢知院。”</p>
众人又坐下。</p>
在大家就坐的功夫,赵骏也打量着苏家兄弟。</p>
他一眼就认出谁是苏轼谁是苏辙。</p>
虽说主要是苏轼坐的位置就在苏洵旁边,但从外表上看,苏轼比苏辙长两岁,个子高一些,模样老成一点。</p>
14岁的苏辙像个初中生,苏轼则像个高中生。两兄弟还没长开,但模样却颇为俊秀。</p>
是两个阳光开朗的好少年啊。</p>
(本章完)</p>
www.yqxsg.cc。m.yqxsg.c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