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了屋门,简单寒暄后,文氏说起自己的来意,“县里的这个学堂,刚开办不久,当中的学生多是没有基础的孩子,年龄相差也大,先生教起来或许有些不容易,还请先生担待。”</p>
蔡荣赶紧道:“我在罗江县时,就听说过这边学堂的状况,夫人不必担心,我既然来了,只要孩子们真心想学,我定倾囊相授。”</p>
“先生大义,不过北山县的学堂简陋,先前上课,孩子们没有书本也没有纸笔,目前县衙也没有多余银子开支,就算先生来了,这种情况短时间内也无法改善。”</p>
蔡荣想了想,“没有书本,可以叫孩子们自己抄,可没有纸笔,特别是没有笔,如何练习书写?</p>
我认为,不论好坏,还是给孩子们配上一支笔,就算让他们在木板或石头上书写,也能让他们记住握笔的感觉。</p>
县衙不会连这点钱都没有吧?”</p>
“实不相瞒蔡先生。”文氏道:“知县尚年轻,生怕自己冒失,县衙的事也常问我。因此衙门如何,我是知道的。</p>
北山县建成至今,开销大收入少,县衙库里确实一文都没有。那正在修的官道,已经用了家里的银子,若再支出这一笔,家里怕是连油盐酱醋都买不起。</p>
若家里只有他一个,叫他苦一苦还能忍得,可家里还有长辈跟他过日子,也实在叫他为难。”</p>
在哭穷这一方面,孟长青比起她母亲,还是低了几个档次。</p>
文氏说完,蔡荣都跟着叹气,“确实为难。”但越是纯粹的人,往往也越固执,他接着说:“铺修官道,便是有朝廷和州府拨款,县里要拿出的也不少,孟大人既然能拿出那么一笔钱,那当初既要办学堂,为何不留下这部分?”</p>
“蔡先生高看我家了,孟家虽说从孟大人父亲那辈就做官,却没多少家底。”文氏回这些问题,自然是简简单单就把人拐到沟里。</p>
她说孟长青虽然出了修路的钱,却也只出了一部分,还有缺口,这官道也只能修到哪里算哪里。</p>
都是随她说的,县衙账目,蔡荣又不能查证。</p>
文氏做这些面子上的回答,不过是让孟长青的决定,在蔡荣这里有个说得过去的理由。</p>
孟长青不给学堂任何资金,文氏知道实际原因,孟长青亲口说的,越是轻易得到的东西,越叫人不珍惜,正真愿意读书的孩子,不管以什么方式教,都能学的很好。</p>
虽说北山县极需要改善下一代的教育,但对这些新搬过来的百姓来说,短时间内,改善他们的生活才是重中之重。</p>
蔡荣跟文氏说了会儿话,知道了北山知县如何不容易,官服打补丁,喝粥都不敢多蘸酱,在这种情况下,还想着县里孩子们的教育问题,实在是个难得的好官。</p>
文氏说:“课上的内容,只教了千字文前几句,往后就要烦蔡先生多费心了,学堂里有任何问题,都可以找我商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