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学院开学(1 / 1)

徐家会在书院的事情上帮忙,也不奇怪。

一则害怕郑家变身亡命徒,这边老弱能一夜间消失,外面还好多青壮在,实在有点可怕。张居正请来的二百戚家军,无法真正保证安全,保证的只是徐家不受屠杀,多少有点不合心意。

二来,徐阶在隆庆二年就退了,但高拱还在,而且被弹劾下去了还能复起,战斗力依然不减,一复起就把李春芳给干下去了。徐家这边也想拉点助力,哪怕稍稍分散下老高的注意力也好。

现在郑家扩张完毕,开始建书院,徐家是乐见其成的。他们不怕开始扎根的郑姓世家,但很怕光脚不怕穿鞋的郑家,而且对那些生计没着落的门生故吏来说,到书院教教书,也算个不错的营生,尤其是郑家这种财大气粗的东家。等到郑家人通过科举,开始进入朝廷,徐家这时的帮手,就能拉个不错的盟友,所以郑家书院的开始就很顺利。

这边书院建好,郑家马上投桃报李,帮徐家也建了个船厂,而且还传授了对方怎么造盖伦船。加上先前的萧家,一时间,仗义之名,也是传遍江南,成为美谈。

对朱珏这边来说,造船厂肯定越多越好,他甚至连飞剪船都没藏私,一起传出去了,反正大明这边也无须低调,这种跨时代的快船只会增强大明的实力,能造的船厂越多越好。

然后在书院门前挂了一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东林书院提前出炉,终极目标是造反。

郑家的核心是两界贸易,这个只能通过朱珏的公寓,也就是那座矮山。现在那座山也有了名字,叫做:桃山。朱珏很不喜欢,他个大老爷们,住在桃山里算个啥不过两界贸易在大明这边也需要一层层的分销出去,郑家想完全把持也不可能,随着规模扩大,他家的仗义疏财之名,也随之传遍了大明的富裕地带。

来投靠的人更多了,投效的,投献的,人力、不动产都得到了极大的扩充。

现在郑家的田地已经横跨大江,南北呼应了,就连海瑞一时也拿他们没辙。因为郑家跟徐家不同,他接受投献,但户籍随便官府查,而且想要的田地,他直接拿钱给百姓买,虽然多了不少麻烦事,但海瑞通过官面是没法动他们的,海青天是为民做主,谁也不怕,但没人告郑家啊。偶尔有,也是眼红郑家的暴富,想来占便宜的,海瑞帮着张居正推行一条鞭,得罪了好多权贵,一时也顾不上郑家这边了。

有明一代,有钱又有心的豪绅,扩张之路几乎是无可阻挡的,即使在最仇富的洪武年间,也不阻碍你有钱买地,徐家惹人恨是他不给钱,仗着权势硬抢,郑家比徐家有钱多了,毕竟他是纯靠商业暴富的,拿钱开路自然一往无前。

经过了隆庆年的财富暴涨,郑家在江南也算一号人物了,他家开了书院,来求学的人也越来越多,特别他家门前的对联,真是让人越看越有味道,不少本已经入了学的,也纷纷改投至此。

叶向高便是其中一员,他站在书院门前,对着那副对联看了许久,不由一声长叹。

却听身边有人喝道:“大丈夫不与国家出力,何故长叹”此时三国演义已经传遍大明,读书的士子多有所闻,听得有人学张飞大喝,叶向高也有些好笑,转身看去,却见一健硕少年在那故作老成的乱吼。

“我只是看这对联,联想自身身世,有所感慨而已。未知阁下……”叶向高简略答道,他刚才确实一时走神,联想到了自己的身世,但这就无须跟个路人解释了。

“在下熊廷弼,字飞白,乃是江夏人,素来心慕豪侠武人,故而作吼,兄台见谅。”那少年自我介绍道。

“不敢,在下叶向高,字进卿,福州府福清县人,嘉靖三十九年生人,应该虚长贤弟几岁,就托大自称一声兄长,敢问贤弟也是来求学的么”叶向高赶忙躬身一礼,答道。

“自然。”熊廷弼点头应诺,但角度略微有些清奇:“俺素闻这嘉兴郑家慷慨豪侠,有古世家之风,既然他家开了书院,总得来看看,现在看看还挺不错的,所以也要入学。”

这两个天启、崇祯时期的名臣,互相谦让着进了书院,一进门,有个比熊廷弼还小的少年迎了上来,“两位是来求学的么是的话,请随我来……”

确是专门安排食宿的郑家人,熊廷弼家境富裕,还不觉得如何,叶向高是从小吃苦,近几年家境才有所好转,听说安排食宿,顿时有些惊讶:“郑家竟然还安排食宿么”

“有学子来,郑家自该尽尽地主之谊,些许食宿也耗不得什么,别说是求学的士子,就算只是观光来的,郑家也会负责招待。倒是求学的得先经历考试,方可入学。”郑家少年其实也刚来郑家不久,但家中安排他们接待来宾,多少也粘了些郑家的富贵气,问答间,自有股大气凛然。

“唔,还要考试么”熊廷弼听说要考试,有点犯愁。

“其实说考试有点夸张了,就是大家学业程度有差,借此将大家分开,由不同的老师根据学业授课而已。”郑家少年坦然回答,随后递上一页课表,笑道:“书院里分了些科目,科举相关的都是必修课,其他都是兴趣爱好的分课,可学可不学的。”

“待我看看,”熊廷弼大咧咧接过,随机便是一声惊呼,“咦这课业中竟还有兵科么”

“是啊,我们郑家这些年,也研究出了些战船、兵器之物,咱们这些人将来是要进朝堂的,总不能对这些兵器都不知道吧,也不用学得什么,但总得知道,用的时候能想到。所以,学的时候去看看也就行了,不会耽误正课。”

叶、熊二人见这少年对答如流,不由也起了结交之心,熊廷弼闹着要效仿先贤,也弄了个桃园三结义出来,于是,叶向高老大,熊廷弼老二,郑家少年名为政经,就此结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