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百贡士齐声谢恩,这才按照名次,依次到自己的座位落座。</p>
刘统勋还在研墨,试卷就发下来:九月初九,临策天下贡士。制曰:朕恭承上天明命,君此华夷,亦既有年矣!而今天下时局,百废待兴,尤以北方残破,该当如何使北方恢复民生?</p>
朱怡炅想让考生畅所欲言,但内阁、礼部肯定不能这么乱来。</p>
殿试虽然不考八股文,只考策论,但也得给考生一个统一的大方向。畅所欲言太过笼统,内阁这边也没办法进行阅卷,尤其考生来自天下各省,那要避嫌的人可就太多了。</p>
刘统勋看着考题有些发懵,这什么鬼?</p>
会试考的是历算、西洋、吕宋,通篇都给刘统勋一种开国雄主、野心勃勃的感觉,结果殿试居然又回归平常,在问如何治民理政。</p>
其实,这才应该是正常的殿试策论,明清科举虽然会试考的是八股文,殿试却往往都会考时政策论。</p>
比如老朱明初在北方边镇实施的卫所军屯,逐步蚕食北元,就是殿试状元给出的答卷。</p>
不过还好,刘统勋应变能力不错,而且对于治民理政,他也有一套自己的独到见解。</p>
只略微思忖片刻,刘统勋便奋笔疾书起来。</p>
在场的考生有些还在沉思,有些也已经提笔开写。</p>
跟随的起居注官也写下:“建武四年,九月初九,上御奉天殿亲策天下贡士。”</p>
……</p>
殿试皇帝亲自监考,时长为三个时辰。考完要两天内阅卷完毕,留一天时间送呈皇帝钦点,随后才是放榜游京。</p>
华盖殿。</p>
“陛下,此次殿试前十的卷子都在此处。”王礼将内阁诸部已经阅卷完毕的卷子,呈递到了皇帝御案。</p>
第一名的卷子,朱怡炅还能静下心来阅卷,只看了几行内容,便能体会出这必定是个南方士子,而且还是江西人。</p>
因为文章写得太漂亮了,通篇都在引经据典,无论道理还是政治立场,都让人无可挑剔。对北方民政也是侧重于不要扰民,轻徭薄赋,鼓励农桑等等。唯一美中不足就是说的都是大方向,细节略显不足。这也正常,毕竟是新科贡士,没有为官经验,但也相当不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