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常,此道理我自然明白,不过,我却是觉得这大理寺,是为丞相而设,故而心中颓然,既然此刻只有你我二人,请你为我扫却心中疑惑。”
陈登不是短视之人。
他知道在天子跟前,每一道政令都会滋生很多行当,改变百姓民生,可他同样也明白,现在的大理寺,已经变成了丞相府的斩首刀,可以悬在许都百官头顶。
而圣驾上的天子,分明是已经被尚书台、丞相府、内廷等蒙蔽了视听。
他所见所闻,几乎全都是丞相愿意让他得见得闻,否则这位天子极有可能什么都听不到。
如此态势之下,他身居高位,哪怕日后成为了大理寺卿,真的可以为百姓、为官吏、为大汉铸就风清气朗的公平之态吗?
不能。
而最可笑的是,大理寺居然还是以公正为名。
张韩端坐,深思许久,开口道:“当下朝堂局势,以丞相府为准绳,乃是丞相掌握兵力、权力、贤才任免,若是归还天子,一不能平军心,二不能达民意,三不能慑士族。”
“士人,是横于皇权与百姓之间的桥梁,过往数百年莫不如是,天子所见、所闻,均是士族愿意让陛下得见得闻,至于治理灾祸,平衡各地内政,均是在士族的掌控之中。”
“若推举某人,可举荐治理,倾力扶持,则能得名,若是欲罢黜某人,则污其声名,令士族不耻,陛下自然只知其劣迹。”
“而为何汉室依然可有兴衰盛竭?乃是士族之中,有利欲熏心、舞弄权势之辈,也有一心为公,鞠躬尽瘁之辈,历代君王同样有圣明、有昏聩者。”
“而今,此权柄,不过是从士族之中转到了丞相府,若是丞相不是我岳父曹公,而是杨彪、袁绍等士人名流,再以儒生之道传播礼仪,是否你便会认为乃是理所应当?如此,伱还会自然而然的认为天子尚且才能、见地浅薄,所以不该包揽全政,当交托丞相府,听从各府之意见?”
“元龙,你被一叶障目矣。”张韩摇了摇头,说完之后又自己回味了一下,笑道:“不,你不是一叶障目。”
“而是自小到大所学,皆是站在士儒之列,自然有你的失衡所在。”
“所学失衡?”陈登双目一林,“可,朝堂上下,各地衙署,均以德行为重,初衷自然是好的。”
陈登说完,低头思索片刻,心中便已不再逃避这个问题,年轻时候他曾游历北方边塞,见过不少偏远之地的百姓,了解过各州郡举荐、选拔人才的艰难。
最明白的一点就是,“德行”和现在丞相主张的“才能”其实只是一种用具。
因为在以前,要天下名流不断推崇一人,言其品德,壮其声名,方才算是德,这个尺度实际上是握在士族名流手中的。
最典型的自然是许氏兄弟的“月旦评”,所评如龙之升,所贬如坠深渊,光是依此二人来看,士人把控人才任免就已是嚣张至极,但当时全天下似乎都不觉得有何不妥,乃至觉得理所当然。
而现在同样也是丞相府这位曹公力主的唯才是举,以策论、才能为任用,不论出身为何,那是否有才也是他说了算。
但,才能其实应是有实绩可印证,无才之人迟早会被淘汰。
品德的名声在后来却可以“买”、“拉拢”而得,甚至因家族有联姻之事,不少人自小便已顶着“早慧”、“天资聪颖”的名声长大,一生都需修德,其实内心未必是贤德之人,只是盛名之下不可随心所欲。
这就回到了当初张韩所说的“君子论迹不论心”的这句话,论心无君子。
“伯常,既如此,我坐上大理寺少卿之位,不过为丞相鹰犬,扫荡朝堂罢了,又有何功绩可言呢?”
陈登叹了口气,“日后,随时会被设为弃子,为人唾弃也,且若是在职尽忠,则会开罪许都之内各官吏,名声狼藉,晚点如何自处。”
他现在就已经能看到自己的惨淡下场了,若是日后朝堂上曹公得势,取得北方大业,不断进取建立功绩,自己或许能好,但应当也是背地里被人指着鼻子唾骂,不尊师道不尊家族传承。
若是曹公败绩,难以守土,则自己连半点身名,都守不住。
张韩笑道:“怎会如此呢?”
“有些话,我只在这里说,万里江山万里尘,一朝天子一朝臣。”
张韩的脸色非常冷静,不像是在狂言瞽说,不像是在玩笑生趣,更不是毫无礼度的粗鄙怨言。
反而,是在说他志向一般,不过这却是曹氏的志向。
说到这,陈登已有些深沉,整个人暗淡了下去,陷入沉思之中。
张韩笑了笑,又道:“今年有一人,刚刚自江东之地到许都任职,为当年与管宁、邴原并称一龙之人,与卢植、管宁、郑玄同名之人。”
陈登猛然抬头,道:“华子鱼?!”
“不错,如今的御史中丞,虽说御史台已因某些事件而式微,但华子鱼却是暂行此职。”
张韩看了他一眼,眼神郑重道:“日后定然也是不可限量,你可知为何?”
“为何?”
“因为他一心为公,以清正为名,以尽忠为任。”
“迟早会被委以重任,元龙,我劝你也想明白,而且你这个位子以前是我的,鹰犬二字,我张伯常早已戴上了,与你又有何干?”
戴个屁,陈登心道,许都之内你全是盛名,也不知是经营得当,还是有暗中推手。
但是张韩的话他也算听明白了,要选对位置,跟士族还是跟丞相,毕竟这是要斗一辈子的。
总有一方会被斗下去。
“唯德”与“唯才”,此两种举荐之能定也是只有一种能长存于政下。
张韩已经说得够明白了,就差把血淋淋的那番话摆在面前了,但那句话却也不能由丞相说出来,甚至不能是与丞相有关的人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