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挖掘墓室(1 / 2)

又是几个小时过后,月已东落,这片不大区域的沙尘层已经被彻底清理干净,露出的石条地面与一旁的石林地基严丝合缝,就像是在这片区域铺上了一层石条地砖一般。

这种大手笔,象征的就是巨大的财富和人口基础。

就楼兰那种人口不过万余的小城市,根本就没有这个人力物力去修建如此宏伟的地下陵墓。

唯一的指向,也只可能是传说中的西王母氏族。

“黄教授,你对于这里的整体判断是什么?”

整片中心区域的沙尘都已经被清理干净,却依旧没有发现任何墓道口,江映雪也只能在黄教授这里寻求一些答案。

此时的黄教授依旧匍匐在地上研究石条上偶尔出现的浮雕,被突然打断了兴致,也只能扭头瞧了一眼。

眼见是这里的最大老板,他也只能拍拍身上的浮土,从石条地面上站了起来。

“山海经中记载,西王母梯几而戴胜杖,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在昆仑虚北。

在这些石条之上,偶尔会出现一些鸟形浮雕,似乎就是传说中的青鸟。

青鸟取食,在一般的象征意义上,代表的是财政方面的大权,可这样的图案却出现在墓室石条之上,这其中的深意可就有意思了。

结合之前司马天等人顺着地道进入墓室的情况来看,这片石林的整体功能并非是用于困住盗墓贼,更大的概率是诱导经过此地的活物进入石林的中心区域。

附近只有这片石林具有一定的遮阳效果,这样的诱导假设也是成立的。

也就是说,整片石林,其实就是这座地下陵墓的取食工具,帮助陵墓将经过这一片区域的活物给吸引到墓道门口。

只要墓道定期打开,那么便会有绝望的活物定期进入墓室之中。

一座墓室,却要定期取用活物,这就显得更加有意思了。”

仅仅凭借一些鸟形浮雕,黄教授就能解析出如此之多的内容,不愧是考古方面的大才。

另外,基于黄教授的这种解析,他们当前所处的这座古墓,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凶险,而是一座彻彻底底的凶墓,一座以吞噬活物为基本特性的凶墓!

“就司马天之前的描述,在墓室之中存在大量的猎捕机关,其目的也是为了猎杀那些进来的活物。

难道,这些活物,是用来祭祀墓主人的血牲吗?

在古代,就有杀牲取血,以用订盟或祭祀的作用,这种现象似乎也非常的合理。

可一座埋藏如此之久的古墓,其设计血牲之初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要知道,当初这里可是一片湖泊,水生鱼类似乎也不会因为一些石柱的缘故而陷入迷阵之中。

如果仅仅只是为了防备一些盗墓贼,那么这种血牲取食的说法就显得有些言过其实。”

在活人殉葬被废除之前,用大批的奴隶进行殉葬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那就更别说使用血牲了。

对此并不怎么怀疑,但江映雪结合这处石林的上古应用场景来综合分析,立马就发现了其中的诸多矛盾。

“除非,当初在设计这处古墓的时候,就已经预想到千年之后罗布泊干涸的情况。

要知道,罗布泊的干涸,完全是因为人为耕种和畜牧所导致的水土流失。

当初的罗布泊虽然水体依旧广袤,但其面积一定在不断地缩小,特别是对于末代西王母来说,这种缩小的趋势一定会非常地明显。

一座水底陵墓一旦失去了水体的保护,盗墓贼的盗墓难度将会大大降低,这处石林的防御特性就呈现了出来。

至于青鸟取食的象征,不过就是陵墓设计者的一种心理威慑作用罢了,其本质和“开者即死”这样的陵墓诅咒并无任何区别。

能够找到这里来的盗墓贼,或多或少都有些文化底蕴,在明白青鸟浮雕的含义之后,又见到自动打开的墓道,也会在心理层面上产生主观畏惧情绪,并不会轻易地去当那个主动投食的血牲。”

优秀的陵墓防盗设计,必然要考虑到时间的影响因素,对于陵墓在未来环境之中的考验也要考虑进去。

黄教授从这个角度去解读石林和青鸟浮雕的存在意义,在道理层面上是讲得通的。

也就是说,这处石林并非用于为墓主人取用血牲,仅仅只是为了给盗墓贼种下一种心理暗示。

忌惮青鸟取食的血牲可能性,盗墓贼主动退却了,那自然是最好。

如果碰上那种不怕死的愣头青,这种心理暗示也已经种下,再配合着陵墓之中的重重机关,也能让盗墓贼在死伤惨重的情况下幻灭最后的求生意愿。

如此一来,盗墓贼也不会因为旺盛求生欲的关系,无意义地去破坏更多的墓内设施。

“如此看来,这个墓道自动开启的机关,是在水体干涸之后才自动打开的。

就这些石条的磨损程度来看,也不像是经常开合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