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赛因.卡拉巴里冷静的驾驶着战机跟上了前方的米格-21,前方的敌机战机不停的作着机动动作想摆脱身后的敌人。只见米格-21突然一个侧向机动向左边飞去,当f-14跟上时它却猛的一个右摆的横滚动作,瞬间减速,要不是侯赛因经验丰富,眼疾手快的猛的调整襟翼,这一下f-14便会冲到前方重新成为他人的靶子。
米格-21的表现让侯赛因有点惊讶,他没有想到敌机飞行员的技术竟然如此出色,f-14战机的机动性能远远超过米格-21,尤其是安装了机动襟翼,使得它在大迎角飞行和高难度战术动作时有着良好的适应性,但敌机飞行员竟然驾驶着这种老式飞机和自己玩起了缠斗,还险些再次抢占尾后攻击位置,这让他更加好胜心起,打起全副精神,驾驶战机紧紧咬住前方的米格-21。
伊拉克飞行员雷耶尔驾驶着自己的战机,正竭力摆脱身后的f-14雄猫,他没想到自己的第一次正式空战就碰上了一个如此难缠的对手。他只有22岁,原来是伊拉克空军第七战术空军联队的预备役飞行员,但由于不久前第七战术空军联队在苏桑吉尔德沼泽上空被伊朗人的几枚防空导弹吓跑而导致高层震怒,许多现役的飞行员被隔离审查,因此雷耶尔才有机会驾驶飞机参战。
现在的雷耶尔已经将全部注意力投到了驾驶之上,他两眼紧紧盯着眼前简陋的仪表盘,双手握紧的操纵杆。他很紧张,但不畏惧挑战,虽然他是个菜鸟,但这不意味着他会束手待毙。
还有一点给了他一些信心,那就是对手并不知道他所驾驶的战机不是一架普通的米格-21,而是一架来自中国的仿制品,人们称它为歼-7b。
雷耶尔没有学过中国历史,不知道当年中国人和苏联人的纠葛。但他却知道,这架歼-7b虽然没有其他的米格-21血统纯正,但却有着不同寻常的地方。当他被指派驾驶这架飞机时,他有些很不情愿。因为毕竟它不是苏联的原装货,而是科技并不发达的中国生产的,所以整个中队包括他在内没人喜欢这架出身寒微的飞机。
但当雷耶尔真正开始驾驶它时,他深深的吃了一惊,不由的开始从心里佩服中国人的智慧――这架飞机的特点远远比原装米格-21更加鲜明。他欣喜之下,大胆的进行了很多危险的训练,了解了这架飞机的性能后,他不禁从心底感激它的研制者。很多年后,雷耶尔认真的读了中国的历史,才知道这种飞机对它的研制者究竟代表着什么,有着什么意义……
1961年,中国开始对米格-21产生了浓厚兴趣,但当时由于中苏已出现裂痕,苏联并不想提供这一先进战斗机给中国,尤其是生产技术。甚至在莫斯科航空界上米格-21公开亮相后,苏方对中国的答复竟然是“我们根本没有这个型号的飞机”。但随着共产国际形势变化,苏联需要中国支持,于是1961年中苏签署协定,授予中国米格-21f-13飞机及r-11f-300发动机的制造特许权,包括全套生产技术资料,飞机、发动机散装件,以及当时中国缺少的成品、原材料。
但一夜之间,中苏交恶,大部分的技术资料并没有到手,到手的资料也有很多错误,真正有用的就只有几架样机。究竟中国能否造出米格-21飞机,负责此项目的沈飞公司和成都飞机工业公司给出了响亮的回答。
能!照猫画虎也要造出来!
这是一段痛苦而伟大的日子,忍受着自然灾害带来饥饿,中国军工人员以坚定的爱国主义和百折不挠的钻研精神开始了中国版米格-21的研制工作。1961年中国勇敢的开始对米格-21进行系统的“技术摸透”,并赋予这一新歼击机代号“62式”。
“技术摸透”的步骤,首先是根据仿制需要,摸清主要的生产技术问题,包括技术关键和材料;其次是仿制,通过必要的试验研究,摸透其设计思想、设计方法和技术特点。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在对米格-21的“技术摸透”中,完成了飞机强度计算报告的校核、机头锥强度计算、机翼的强度与刚度计算、飞机战斗性能分析、空气动力特性校验计算等39项课题;进行了27项3300次高低速吹风试验;安排了进气道、飞机共振、座椅地面弹射、飞行等64项试验。
这些东西全是在自己没有丝毫的经验和基础上进行的,通过艰苦的计算和试验,中国军工设计人员一方面补充和校核了设计技术资料,同时也学习和掌握着原设计的方法,为自已积累着经验。
中国人不仅仅限于仿制苏联的成品,他们同一时间开展对西方国家飞机的分析研究,兼收并蓄,吸取诸家之长。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前后对5种歼击机和高空侦察机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提出了研究报告,绘制了部分图纸,搜集整理了某些飞机可供借鉴的技术。沈阳飞机厂和发动机厂还在试制中逐一解决了钛合金件成型、整体壁板化学铣切、整体机头罩加工、整体密封油箱装配、非金属蜂窝锥体制造等工艺技术关键,完成了各项技术攻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