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黑云压城
7月21日晨,刘明来到巴士拉正面阿拉伯河以东、第三军的防御地区,用21日一天时间与各位师长勘察地形,选择阵地。这时萨达姆调集的增援部队还正在从外地赶往巴士拉的火车上,迟迟未能到达,因此巴士拉战线上的各师、团均出现了兵力不足的情况。
天气始终阴沉而多云,油田燃烧生成的黑烟形成广大的黑幕,遮蔽了天光,巨大的黑云仿佛笼罩了整个战区,向巴士拉缓缓进逼。刘明抬眼望去,远处的伊朗人战线上不断升起白色的火光和灰色的烟尘,那是伊朗军队的远程炮兵在向伊拉克阵地开火。炮弹不断落在刘明所站的不远处的土地上,闪过道道白光和橘红色的火焰,人们的耳边不断回荡着隆隆的闷响声。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二氧化硫的味道,如果再加上熔岩,那就是地狱的景象。
刘明知道,第3军各部队这些天部署在防御地区的情况,伊朗人无疑是清楚的。他们的f4鬼怪式侦察机长时间地在伊拉克军队阵地上空盘旋。伊拉克人对其束手无策,因为第三军的防空部队装备落后、技术生疏,而空军则在乌代的清洗中损失惨重,机场上有限的歼击机也面临着缺乏飞行员的窘境。
面对着眼前的深远而广阔的场景,刘明放下望远镜,默默的沉思着,那一瞬间他仿佛就是历史……
巴士拉保卫战开始于1982年7月27日,那天凌晨第3军和第1军的先遣部队开始与伊朗渡河部队交火。但他们的顽强抵抗只持续到7月29日。伊朗军队摧毁了他们的防线,成群地涌进了阿拉伯河的弯曲部。
伊朗最高统帅部下达了卡巴拉五号军事训令,伊朗武装部队司令拉夫桑贾尼在这个训令中提出:
“无论如何必须攻克巴士拉!占领这座伊拉克第二大城市,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具有非常重要的政治意义。”
伊朗最高统帅部在军事训令中写道:
“第二军的任务是:突破巴士拉以南地区,合围并消灭现在迈尼阿以北和东北地域的敌军……
“革命卫队第三军的任务同原先规定的一样,正面向巴士拉实施突击,粉碎集结在那里的敌军集团,占领该城。”
面对伊拉克军队的顽强抵抗,伊朗第二军的坦克成功进行了突破,已经穿过伊拉克整条防线的右翼,占领了克里姆邦齐镇,从侧面对巴士拉构成了极大威胁。
为了夺取攻克巴士拉,伊朗前线指挥部又从第六军编成内抽出部队加强革命卫队第三军的力量,并配备了相当数量的精锐的英制酋长式坦克。伊朗人在中路集中了10万大军的强大力量,准备在炮火的支援下正面攻城。
伊朗军队的北线第六军则谨慎的配合着正面的攻势,警惕着来自巴士拉战区北方的战场形式。
分析这种态势可以看出,伊朗军队――特别是它的南线集团的积极行动是针对伊拉克第3军和第1军仓促组织好的防御结合部。伊朗方面通过不断的空中侦察,发现伊拉克军队在这个方向上防御的薄弱。因此他们妄图通过这个方向的突破,从背后包抄侧击巴士拉,将伊拉克军队击溃。
面对三路二十万伊朗大军铺天盖地全面进攻的危急形势,刘明手中的力量远远落后于敌人。他只有一个半军和一个独立师,总兵力在7万人左右。对于未来将会发生什么样的战役,它将会导致什么结果,刘明也不知道。对于这个战役的战略和战术的轮廓他更是无从猜测,他所能做的就是动员起军心士气,尽快解决重要防御地段的最紧迫的问题。
没有多少时间让刘明完善自己的防线,7月29日夜,第1军右翼已同敌人最强大的中路集团展开了顽强的战斗,首当其冲的就是据守在贾富拉高地以北的第33步兵师和增援它的第15步兵师。伊朗军队是在7月28日夜终时推进到第九人民步兵师主要防御地带的。
一时间,在加兹尼清真寺到拉克拜等地防线上,伊朗军队在炮火和黑夜的掩护下,以十倍于伊拉克军队的人数优势,以人海战术向伊拉克阵地发动了猛烈进攻。
鉴于这种形势,刘明亲临前线,他眼前的阵地上不断升起火光和炸飞泥土瓦砾。刘明冒着炮火,不顾身边参谋和警卫的劝阻,进入了位于前沿的第15步兵师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