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上海城内,经过了一个月的等待,朱瞻墉等人终于收到了消息,现在他们开始准备前往法兰西。</p>
乘坐着金碧辉光照耀诸天大明皇帝御座龙船,朱瞻墉总有些不安的感觉,可能是小时候每日朝夕相处的印象太深刻了,朱瞻墉总觉得朱瞻墡还是那个可爱的五弟。</p>
自从他去广州府就藩之后,两人见面的次数也就是寥寥数次。</p>
他早已不是当初那个五弟了,他是大明朝权势最盛的藩王,他是西洋联邦的首领,他是久未归国,但是每次朝堂上都有大臣们要讨论担忧的对象,他像是一头强壮的雄狮,占据着这片大海,整个海上都流传着他的名字。</p>
回想起当年朱高炽去世的时候,特地将自己招到了床前的一番交代。</p>
朱高炽最担心的就是兄弟阋墙,所以特地交代了朱瞻墉,如果将来两兄弟闹起来了,他得尽可能的劝阻。</p>
可是他能不知道要是真闹起来,朱瞻墉劝得住吗?</p>
当龙船抵达港口的时候,朱瞻墡早已等候多时了,见多识广的海王见到这艘龙船的时候也是吓了一跳,问清楚龙船的名字之后,点了点头,不愧是大哥的风格。</p>
朱瞻墉笑呵呵的从龙船上下来,朱瞻墡带着两排将士还有一队法兰西热辣女郎,拉出了横幅,上书“欢迎大明越王殿下莅临指导。”</p>
同时让热辣女郎们用不标准的口音齐声高呼:“欢迎越王,热烈欢迎,欢迎越王,热烈欢迎。”</p>
真别说,法兰西口音别有一番风味。</p>
三哥喜大,所以朱瞻墡特地挑选过,果不其然朱瞻墉看着欧派,甚是惊喜。</p>
朱瞻墉和朱瞻墡见面相拥,小时候关系那么好的两人,聚少离多,心里挂着思念,但见面时却有了一丝生分,成年人的成熟和礼仪隔成了一条河,蜿蜒曲折划开了两岸,反而是孩童时短短的腿一脚就跨了过去。</p>
“五弟,许久未见了。”</p>
“这些年都忙着为这边的事情,没时间回去,这次结束了之后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了,我给你准备了舞蹈表演,三哥走,咱们先去热闹热闹。”</p>
寻常最喜欢看这些的朱瞻墉却一反常态:“五弟,就先不看了,三哥现在已经信道了,看不得那些香艳的东西。”</p>
“啊?三哥怎么这么想不开。”</p>
“什么叫想不开,我是想开了。”</p>
“道教也没这规定啊,老子只说了道可道非常道,也没说不能看姑娘啊。”</p>
“诶,五弟,我已经变了。”</p>
“那晚上我自己看吧,总不能浪费了。”</p>
“咳咳,五弟执意邀请的话我还是破戒一次吧。”</p>
出公差,第一时间自然是消费一把,不吃不喝不办差。</p>
第二天一早,朱瞻墉睡到很晚,起床的时候就跟着人来到了巴黎圣母院。</p>
惊讶的发现,那与华夏建筑风格迥异的教堂前面被朱瞻墡加了一头类似公堂的大门,上书明镜高悬,还搞了两头石狮子。</p>
看的出来工期很赶,狮子石雕刻的模样还是欠缺了一点精细,大门和后面的建筑显得格格不入。</p>
“五弟,这是什么风格?”</p>
“三哥有所不知,因为工期太赶,来不及这也是权宜之策,本打算在边上建造一座公堂,但是怎么算都来不及,我索性就将这座教堂改了改门面用上了,教堂就是咱们那边的寺庙。”</p>
“啊?在寺庙里面审案子,这不合规定啊。”</p>
朱瞻墡耐心的解释道:“三哥有所不知,他们这边和咱们那边有点区别,几乎人人都信教,所以一般审判都在教堂里面,咱们这算是入乡随俗。”</p>
走入教堂之中,那偌大的教堂保留了原来的穹顶和色彩艳丽的壁画,公堂的背后是圣母像。</p>
“五弟,这又是圣母?”</p>
“你可以理解为送子观音。”</p>
“啊?”</p>
满脸愕然之下,朱瞻墉被请到了上座,朱瞻墡则是在他边上找了吧椅子坐了下来,而他们的面前,座椅略微低一些的三个位置是三堂会审的主审官。</p>
御史台都御史李时勉,这是老熟人了,为人刚正不阿,直言善喷。</p>
大理寺寺卿苏隽,三人中他最年轻,大理寺有时候得涉及皇家内院,所以得是皇帝心腹之人。</p>
代刑部尚书顾佐,人称大明包拯,为应天府尹为人清正,因为现任的刑部尚书年事已高了,不便远行所以让熟悉审判的他来代理,这也是他往中枢走的一个机会。</p>
昨夜朱瞻墉看美人跳舞的时候,三人可是通宵达旦将案卷全部理了一遍,难得三人还能保持着精神奕奕。</p>
毕竟他们三人才是主审官,朱瞻墉是皇家代表,所以不能让审判出任何的差池。</p>
审判开始之前,三位官员一起向着两位殿下行礼,苏隽问:“越王殿下,海王殿下,等会审判郑和一案,涉及者皆是异国王室成员,而且所涉及之事,关乎郑和的名誉两位殿下的安全,公开审理是否欠妥。”</p>
他思前想后还是觉得朱瞻墡主张的公开审理对郑和的名誉不好,郑和受辱的历史将会被公之于众,而朱瞻墡要的公开审理是让周围的百姓都可以来看,事情的经过一定会被人不断的发酵。</p>
“安全问题不用担心,所有进场的民众都会被完全搜身,而且有座位,多余的人只能在场外听,我安排了几位翻译在场全程翻译审案子的过程。”</p>
“至于郑和的事情,我要郑和的死在整个华夏历史上都是浓墨重彩的一笔,郑和所受的屈辱会换来整个大明百姓的自强,公之于众,强我国民意识。”</p>
朱瞻墡如此的坚持,三人就看向了朱瞻墉,朱瞻墉便说:“五弟,是否再考虑一下,却是对于郑和的个人声誉不妥。”</p>
“三哥,历史上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后人谈此经历谁人耻笑苏武受辱之经历?勾践卧薪尝胆,后人何曾取笑。”</p>
“大丈夫从不笑历劫不屈之人,好男儿功利华夏何在乎自身虚名。”</p>
“好,好,好。”</p>
朱瞻墡一言,李时勉大叫三声好。</p>
“这等气魄,还得是我大明海王。”李时勉似乎非常欣慰的赞赏着。</p>
朱瞻墉见朱瞻墡如此的坚持,也不再说什么,毕竟真正说了算的还得是朱瞻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