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有用的信息(1 / 2)

客厅,陈益点头:“当然有。”

“孔队长当年查这个案子查了那么多年,没有人比您对此案更为了解。”

“我初来乍到,仅凭早年卷宗去认识此案还是有些片面了,所以我希望孔队长能将卷宗里没有的东西,全部告诉我。”

“比如说,您个人认为的疑点,可能有收获但没有去行动的调查方向,以及这十年来,您的新想法。”

“我想孔队长虽然已经退休离开了此案的侦查工作,但闲来无事的时候,应该还是会思考的吧”

孔汉勇叹了口气,道:“你说的没错,最初的那几年,我几乎每天都在思考这个案子,思考凶手,思考疑点,希望能找到我当时忽略的地方。”

陈益:“所以说,这个案子您相当于查了十五年。”

“您查了十五年,我才来了两天,这其中没有可比性,我需要孔队长将所知道的都告诉我,哪怕仅仅是猜测。”

孔汉勇点头:“可以,不论是因为我曾经负责过此案的调查还是我曾经的刑警身份,这件事我都责无旁贷。”

“希望我的话能对陈组长有用,早一日抓到此案的真凶。”

“陈组长请稍等。”

说完,他起身离开客厅进了书房,出来的时候,手里拿着几本笔记本和一张折叠的纸以及一支笔。

将笔记本放在陈益面前后,他开口道:“这是我个人的手记,每当我有灵感的时候,都会记下来,甚至于做梦梦到了和此案相关的奇怪情景,都不会任由它消失在记忆中。”

陈益拿起最上面的笔记本,掀开了第一页,第二页,第三页……

里面的东西是卷宗没有提到的,有基于线索之外的猜测,还有不切实际的联想,很详细。

比如:凶手是外地人还是本地人,之所以排查没有结果,是否因为凶手是外地人,不过凶手对江城极为熟悉,最大的可能是本地人或者常年居住本地的外地人。

还有,凶手为什么停止了作案,两年,三年,四年……凶手在做什么。

以及,图像。

这些图像应该是受害者被杀前的大概活动轨迹,从中找寻交叉点,也许能得知凶手的活动范围。

陈益明白,这是在尝试寻找凶手的心理安全区,如果他在里边的话,那他一定住在附近或者工作在附近。

极端犯罪,心理安全区非常重要,大部分连环杀手在选择作案地点的时候,都会下意识选择自己心理安全区范围内。

比较直观的例子就是,走在熟悉的路上,自然比走在陌生的路上要更轻松,更有安全感。

除了这些还有很多,信息比较杂乱。

在陈益看笔记的时候,孔汉勇已经展开了中的折叠纸,几人这才发现这不是白纸,另一面是一张地图。

江城地图。

随后,他拿起铅笔在地图上熟练标注了五个圆圈,刷刷刷写着。

“启明,最后一名死者在哪被发现的”期间,孔汉勇头也不抬道。

赵启明起身坐了过来,看了一会后,抬手指着一个地方:“在这。”

孔汉勇点头,在赵启明所指的位置又画了第六个圆圈。

“陈组长,你看。”做完这一切,孔汉勇将地图转了九十度,正对着陈益,“这些,是受害者被杀的地点。”

陈益放下手中的笔记本,抬头看了过去。

孔汉勇继续开口:“六个地点都在荒郊野外但各不相同,你说凶手是不敢在同一个地方作案而随机选择,还是刻意挑选的这几个地方呢反正就是能埋人就行。”

陈益扫了一眼,口中说道:“我对江城不熟悉,孔队长有什么看法”

孔汉勇道:“虽然找不到受害者的共同点,但我后来想了想,凶手的作案地点,其实是很相似的。”

“江城是古城平原,能埋人的地方有很多,伱看这里。”

说着,他指着其他一个地点:“比如这里,更偏僻,更寂静,荒无人烟,周围能看到动物就不错了,凶手可以更加放松,更加肆无忌惮,更加没有戒备的去欣赏受害者死亡。”

“全城这样的地方还有很多,但他都没有选。”

“他所选择的作案地点,都是风景比较优美的地方,靠山,靠水,这种地方虽然不是旅游区,但偶尔还是会有人去郊游的,但凶手却不在乎,属于冒着一定风险了。”

“陈组长,你看我说的对不对”

听完孔汉勇的话,陈益脸色有所凝重,倾身仔细看了看后,缓缓点头:“没错,孔队长说的很对,这件事很重要,非常感谢。”

孔汉勇:“陈组长客气,我也是在没有线索的情况下想到了这一点,却不知对查案是否有帮助。”

陈益盯着地图看了一会,道:“我们想象一幅画面。”

“凶手使用医学麻醉剂,将受害者控制,带到了作案地点,埋尸,放置镜子,然后等待受害者醒来。”

“当受害者睁开双眼的时候,立即看到了镜子里的自己。”

“这时,凶手挥动手臂指点江山,放肆大笑:我也不让你受委屈,看看这片风水宝地怎么样喜欢吧”

话音落下,一副动态画面在几人脑海中形成,非常直观。

恍惚间,甚至能时空穿梭听到凶手那疯狂的笑声。

孔汉勇看着陈益道:“陈组长比我的反应要快的多,想的也多,这样的话,作案地点很有可能是凶手刻意选择的。”

“那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陈益若有所思:“还是作案动机。”

“凶手的作案动机贯穿整起案件,搞不清楚他的作案动机,这一切我们都无法得到答案。”

“其实本案已经剩下最后一道门了,但却是非常坚固的一道门,只要推开这扇门,案子可破。”

“我们需要打开这道门的钥匙,也就是准确的线索。”

“直觉告诉我,这把钥匙就是死者之间的共同点。”

孔汉勇点了点头,收起地图,将其放在了笔记本上方,准备交给陈益一并带走。

“陈组长,有一个名词叫犯罪侧写,不知陈队长具备这项技能吗”

此话,让在场几人的视线都放在了陈益身上。

闻言,陈益掏出盒烟:“孔队长,我能抽烟吗”

孔汉勇:“当然可以,陈组长请随意。”

“谢谢。”

陈益掏出一根香烟点燃,说道:“犯罪侧写是一种辅助的调查手段,不可滥用,因为很有可能抓错人。”

“就本案来说,目前凶手的轮廓并不清晰,我可以说一说,大家参考一下。”

“男性,年龄三十五到四十五之间,性格冷静,心理素质极其稳定,有固定职业,有稳定收入来源,单亲或者无亲,幼年或少年时受过巨大刺激,包括不限于亲人离世,身心受虐等,”

“如果是复仇杀人的话,还要加上工作状态舒适,工作环境简单,工作时间相对自由。”

“还有一条我没有加上,医务或者医务相关工作者,这种可能性一半一半吧,如果真是学医的人,那么他学医的原因,很大可能来自外部因素。”

孔汉勇仔细思考陈益的话,确实都是基于线索给出的推断,有很大的合理性和可信度。

“年龄为什么是三十五到四十五岁”赵启明提出疑问。

陈益说道:“我是根据十年前的案子做出判断,不论是心理扭曲还是仇杀,二十到三十都是犯罪高发期,十五年后自然是三十五到四十五。”

“其实准确的说,应该是十五到二十九,但凶手作案手法非常特殊,需要的作案工具和交通工具都不是太过年轻的人能办到的,所以从概率上讲,判断超过二十岁。”

赵启明点头表示了解。

他知道这个数据,十五到二十九,是犯罪高发年龄,低发年龄就是十四以下和五十以上了。

只是数据,而非绝对。

孔汉勇道:“我不知道准确率高不高,但陈组长的话让我看到了破案的希望。”

“你说的没错,共同点很重要。”

“陈组长,就最近发生的这起新案来说,死者是否和十几年前的五名死者,存在共同点呢”

陈益:“有一个。”

孔汉勇:“嗯什么”

陈益:“第二名死者田有为,职业历史教师,而最近的受害者曾经也是学历史的,且他的父亲就是历史学教授。”

孔汉勇听出了不对:“曾经”

陈益点头:“是的,曾经,在受害者父亲去世后,他选择了转修心理学,而且还是在研究生时期转修的。”

闻言,孔汉勇皱眉:“这倒是奇怪的很啊,也许有什么联系”

陈益摇头:“暂时不清楚,这件事不排除巧合的可能,毕竟其他受害者的职业,各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