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不容染指(1 / 2)

材料帝国 齐橙 1626 字 2022-09-04

岸田邦夫指名道姓要秦海作为解说,.一直跟在宁中英身后不吭声的秦海走上前去,来到岸田邦夫的面前,向他微微点了一下头,用日语说道:“岸田先生,你是要找我吗?”

“请问你就是秦先生吗?”岸田邦夫问道。

“我就是秦海。”秦海答道。

“果然是个不同凡响的年轻人。”岸田邦夫略带感慨地赞道。

岸田邦夫这一路过来,从省里到县里,见到的无非是两类人:第一类对他热情倍至,毕恭毕敬,腰弯得比他这个日本人还厉害;第二类则是心存怯意,不敢上前与他搭话,生怕说错了什么就是丢丑。而眼前这个秦海却与这两类人都不相同。他的态度不卑不亢,既有礼貌而又不失尊严,丝毫没有把岸田邦夫当成一个什么外宾,而只是如对待寻常的合作伙伴一样平和。

岸田邦夫想起中村俊对他描述过的秦海的作为,再与眼前见到的秦海加以印证,更坚定了自己此前的一个猜测:秦海是一个非常有实力的中国年轻人,是可以作为合作者或者同盟者的。

“岸田先生过奖了。听说岸田先生是专程来考察青锋农机厂的生产条件的,如果您不是特别劳累的话,我们现在就可以前往青锋农机厂,岸田先生以为如何?”秦海建议道。

在秦海心里,并没有觉得岸田邦夫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他前一世认识许多日本朋友,甚至还带着几个日本学者跑到太行山里的农家去吃过狗肉宴,和农家的老人在一起畅谈抗日往事。他既不媚日也不仇日,所以在岸田邦夫这样一个日本客人面前,他根本没有什么不适应的感觉。

“很好,如果秦先生方便的话,我希望现在就能够前往青锋农机厂。”岸田邦夫赞同道,对于郭明等人的繁文缛节。他也实在是忍受不了了。

外宾说了要去农机厂,官员们自然不敢反对。又经过一番手忙脚乱的勾通、折腾之后,岸田邦夫终于坐上了秦海开的吉普车,由宁中英和省外事办的一名刘姓工作人员陪同前往农机厂。

在坐车的问题上,郭明和刘姓外事办人员还颇为纠结了一番。他们原本希望岸田邦夫能够坐外事办派来的浦桑轿车,谁知岸田邦夫执意要坐秦海的吉普车,弄得几个官员也没办法了。趁着岸田邦夫没注意。郭明恶狠狠地瞪了秦海几眼,恼火他为什么要开个破吉普到县政府来显摆。

“这就是我们铸造车间,我们用于生产刀片的钢材就是由这个车间冶炼的。这是我们用于冶炼锰钢的中频电炉……”

来到青锋厂,秦海也没有与岸田邦夫过多客气,直接把他领到了车间,开始向他详细介绍青锋厂的生产条件。

“这种型号的电炉。在日本已经看不到了。”岸田邦夫说道,“秦先生,恕我直言,这台电炉的技术,只相当于日本60年代中期的水平。”

秦海笑道:“事实上,这台电炉的确是我们厂60年代末期置办的。不过,我们最近对这台电炉进行了技术改造。改进了测温、吹氧等部分,冶炼出来的钢材完全能够达到工艺要求。”

“了不起。能够用简陋的设备达到这样高的工艺要求,需要有非常高明的工艺设计以及极其优秀的工人,我相信,这两条贵厂都已经具备了。”岸田邦夫说道。他是一个内行,深知工业生产中的各种门道,看到这样的现场,再听秦海一解说。他就知道,青锋农机厂的确是有高人,能够生产出与日产刀片相媲美的产品,也并不奇怪。

秦海道:“我们还学习了贵国在质量管理方面的经验,这对于我们提高产品质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这方面,贵国是我们的老师。”

“其实,我们日本人在质量管理方面能够取得一些经验。也是得益于戴明先生的指点。”岸田邦夫说道。

两个人都是技术高手,他们边走边聊,并不需要太多的废话,就已经把需要交流的信息都传递出去了。宁中英和外事办那位小刘跟在他们俩的身后。听着他们交谈,想插话都插不进去。尤其是那位小刘,压根就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干着急却又没有办法。

“宁厂长,岸田先生说的戴明,是你们厂的工程师吗?”小刘小声对宁中英问道。

“好像是个外国人吧……”宁中英不确信地说道。国内全面推广日本的质量管理经验的时候,宁中英正处于退居二线的时期,所以对质量管理中的有关概念并不熟悉,自然也不知道戴明是何许人也。不过,他好歹知道,此君肯定不是中国人。

“秦海同志向外宾说的这些内容,没有泄密吧?”小刘又问道。

宁中英道:“没有泄密。小秦介绍的内容,都是我们厂务会认真审核过的,哪些可以说,哪些不可以说,小秦非常有分寸,小刘同志就放心吧。”

“唉,早知如此,应该找个懂技术的人过来陪外宾,我根本就搞不懂你们这摊事情……”小刘唉声叹气地说道。

说话间,秦海已经带着岸田邦夫参观完了铸造车间和金工车间,来到了临时搭建的热处理车间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