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商之大者 为国为民 第五十章 上朝(1 / 1)

当王智搂着常青出现在聚贤堂大院的时候,整个院子里的贤人都沸腾了,一声声的“堂主”快把王二郎送上了云端。幸好周围的宅院全被王二郎给盘了下来,不然一个扰民的罪名是跑不了了。一个大嗓门的群贤大声喊道:“兄弟们安静,让咱们的堂主给大家伙说上两句。”在一片欢呼声中,王二郎提着一坛酒踏上了堂前高台。“大家都坐”王智挥手让群贤都落座后道,“既然兄弟们让我说两句,那我就说两句。”“这第一句呢,我要感谢陪我出征西北的二十八名兄弟,这三年有多凶险不足为外人道,只能这样说,若是没有兄弟们的鼎力相助,我王智早就死在西北荒山里了。”王智说着斟满一碗酒,“这一碗,我敬你们。”院中同时站起二十八名贤人,端起大碗,与堂主一饮而尽。三百群贤大声叫好,看向二十八贤人的目光中羡慕至极,还有人暗恨不已,当初自己怎么就没能通过选拔,不然此时光宗耀祖,衣锦还乡的就有自己一份了。这可是官啊,是真正的大宋官人,就陪着堂主出去了三年,还都全须全尾的回来了,这就成了官。恨!恨!恨啊!!有人暗自抽了自己一巴掌,恨也是恨自己,这个名额本就不是固定二十八的,也不存在抢夺,只是自己没有达到选拔要求罢了。“第二句呢,我要感谢留守堂内的诸兄弟,没有你们的付出,就没有本堂的今日,这一碗,我敬你们。”王智又倒满了一大碗酒,与院中所有群贤对饮而尽。“我还要说第三句。”王二郎抹了一把嘴角道:“咱们聚贤堂能走到今日,成为汴京城第一大帮派,并不是因为我,也不是因为你们,而是因为百姓的心向着我们。”“正因为我们得民心,受到百姓的拥护,所以我们活了下来,壮大了起来,让朝廷都无法对付我们。”“所以你们要牢记帮规,时刻谨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只有百姓日子过得好,我们的日子才会好。”“来,为了百姓,为了我们的好日子,干!”王智言闭,台下齐呼,“为了百姓,为了好日子,干……”“民心啊民心……”王二郎反复念叨后微微一叹,连在酒桌上都没有吹嘘,时常陷入沉思。常青当然也看出来了堂主的不妥,出言询问王智也只是微微一笑,就摆手过去了。王智不用猜也知道他肯定是不支持的,但是民心啊,他从民心中起家,靠民心活着,又怎会置百姓于不顾。他又饮了几碗酒,下定了主意。五更天鸡鸣时,他起了床,穿上了朝廷送来的一品紫色朝服,头戴一等七梁冠,腰系玉腰带,挂上金鱼袋,脚踏黑色朝靴,正是大宋朝廷三公太尉。他没有惊动府内任何人,独自一人牵着大白出门,他今日,要去上朝。有宋一朝,百官上朝时间为五更三点,换算到后世也就是凌晨四点出头,这个点就要打卡上班,还没有后世的交通工具,离得远些的大臣甚至三点就得起床,难过之处可想而知,所以朝廷为了方便百官参加朝会便在皇宫之外建立了一座“待漏院”,以供百官等待歇脚,当然也可以到此补个觉。所幸朝会并非是每天举行,而是五天一次早朝,也只有五品以上的差遣高官才需要参加,没有差遣的虚职不在其列。王二郎的三公太尉那在本朝可是个彻彻底底的虚职。所以当他到达待漏院时,百官都呆了。这厮怕不是要参加朝会吧?有御史上前询问,“太尉可是要参加朝会?”王智不语,点头应答。御史踌躇片刻也没有说什么,虚职只是无需参加朝会,并不是无权参加朝会。当朝三公要参加朝会,谁敢说半个不字?王智没有在意他人的目光,径直走到一边坐下,吃着待漏院特供的果食,闭目养神,不去看神态各异的百官,静待五更三点。蜡烛燃尽,鼓声响起,宫门大开,御史高唱,百官列队,王智傲然列在西队第一,就是知枢密院事的蔡攸也得在他之后,三师不在,三公便是百官之尊,就是枢密使那也得低上一头。当然,若是枢密使童贯在此,那得列王智之前,那个大太监可不止是枢密使,更是三师之一的太师,大宋唯一的异姓王,广阳郡王。百官分东西两排手持笏板在御史的监察下依次进入皇宫,沿途皇宫侍卫皆有些惊奇的看着这一幕,看着那个身材高大到不似凡人的年轻大臣领着一群老头子跨上台阶进入文德殿,就如一只雄鹰与一群弱鸡为伍。更惊奇的是这些个平日里眼高于顶的老臣们竟无一人露出不快神色,念及于此他们都知道了这个年轻大臣是谁。除了那个不费一兵一卒,三年收复西夏的男人还能有谁?在皇宫诸侍卫班直羡慕敬佩的目光中,王二郎踏步进入文德殿,一眼就看见太子赵桓已经在位,每当五日一朝的时候,他都会居住在东宫,以便上朝。此时他看到表弟领百官而来也是有些惊愕,只是他在东侧首位,王智在西侧,又有御史监察,不好交谈,只能眼神询问。王智给了他一个放心的眼神,便不再动作,依旧闭目养起神来,不是他故意装深沉,而是真的困啊。这种反人类的早朝,也不知是哪个狗一样的东西定下的规矩,闭着眸子的王二郎心中骂骂咧咧。神游天外的王二郎还没来得及做白日梦,便听到三声鞭鸣,他没见过猪跑,但听过猪叫,正所谓“净鞭三下响,文武两班齐”,他知道这是宦官在提醒百官皇帝要来了。他眯起眼微微打量四周,见文武百官已经分班列于玉阶之下,和昨日迎接功臣的临时朝会不同,今儿是正儿八经的朝会,汴京城五品以上高官有一个算一个,还在世的全部到齐,乍一看乌央乌央的,整个大殿都都没一处空闲了。其中百官中有横着站的,竖着站的,还有侧着站的,至于为何如此?王二郎表示搞不懂,完全搞不懂。当然,王二郎也不在意,该懂的时候自然就懂了。此时的皇帝已经坐上了龙椅,只见殿头宦官手执净鞭,喝道:“陛下升殿,百官朝见!”百官俯身齐呼,“参见陛下。”皇帝回礼,“众卿免礼,平身。”百官再拜,“谢陛下。”一套流程走完之后,殿头宦官再次喝道:“有事出奏,无事卷帘退班。”百官皆向那个领头的年轻人看去,皇帝的目光此时也落在了他的身上,他们不信这厮来参加朝会只是为了好玩。只是等待片刻这厮还未有动作,依旧闭目养神,这让群臣都有些不解。殿头宦官可不管他们的心思,第二次喝道:“有事出奏,无事卷帘退班。”等第三次的时候,那可就真的要卷帘退班了,东府首相白时中可不会让堂堂朝会出现这等滑稽之时,于是出列道:“陛下,西夏新归当尽快划分行政,派遣官吏,以安民心。”白时中说完眼神瞥了一眼右侧的年轻人,只见他眼皮抖动两下,却依旧默不作声,不知在想什么。皇帝也等了他几息,见他还未有动作,便道:“依卿之意,当如何划分行政,派遣哪些官吏呢?”“臣以为,当以河西走廊为纵,黑河为横,分甘、肃二州为甘肃路,以沙漠黄河为界,划河套地区,取宁、夏二州之名为宁夏路,西夏一国两路足矣。”“另外西北五路现无军事,可重归一路,为陕西路。”白时中说完王二郎终于是没忍住多瞅了这老头两眼。甘肃、宁夏、陕西……你这老头怕也是拥有后世记忆的人吧?白时中虽是对上言语,但心神一直是放在王智身上,见到他看向自己,心中也是微动。这种区域划分定名与人事任免调动乃是东府宰执们早就商谈好的,也是禀告给皇帝知晓过的,可以说早就有了定性,今日拿到朝堂上来说不过是走个过场罢了。可这小子却是个变数,怎么说西夏也是这厮一手拿下来的,若是他横插一脚参与进来瓜分这块蛋糕,又有太子一党的支持,结果还真不好说。可白时中顿了片刻依旧等不到王智的声音,这让他又有些疑惑了,难道这厮不是为了西夏而来?随后他又列出一系列人事升迁调动,依旧未见王智有何异议。直到百官赞同,皇帝拍板,年轻的太尉还是闭目不语。这让整个朝堂都摸不清头脑了,啥也不说,啥也不提,你这是干啥来了,大宋朝堂一日游吗?直到朝会尾声,百官再无事议,殿头宦官正准备高喝退朝之时,年轻的太尉终于是睁开了眼,站了出来。来了!百官与皇帝的目光一瞬间都聚集在他的身上,无人言语,场面落针可闻,都想看看这厮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在全殿注视中,王智俯身开口,“陛下,臣有事奏。”“准!”“臣请陛下迁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