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黄鱼矶问答(2 / 2)

“定力不如郑先生不是理所当然吗?”赵承不轻不重拍了个马屁。

郑玉诚笑着跳过了这个话题,接着问道:“你平日所重哪一经?”

五经分别为:周易、尚书、毛诗、礼记、春秋共五部,这五部经书在考试的时候都会考到,所以每一个想考进士科的生员都要五部通读。

但是对于生员来说,这五部经里面,要选出一部做为自己的“本命”经书来“修炼”,也就是有所侧重之意。

郑玉诚问的“所重哪一经”,就是要看看赵承掌握了多少,侧重的又是哪一方面。

五经侧重,各有不同。

按照孔夫子所说,“六艺于治一也。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秋以义。”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六经对于治理国家来讲,作用是相同的。

《礼》是用来规范人的生活方式的,《乐》是用来促进人们和谐团结的,《书》是用来记述往古事迹和典章制度的,《诗》是用来抒情达意的,《易》是用来窥探天地万物的神奇变化的,《春秋》是用来通晓微言大义、衡量是非曲直的。

因为《乐经》失传,因此只剩下了五经。

所谓“诗温柔宽厚,书疏通知远,礼恭俭庄敬,易洁静精微,春秋属词比事。”从读书人对五经的侧重不同,也可以揣摩出这个人的性格脾气。

赵承想了想说道:“在下侧重尚书。”

郑玉诚沉吟不语,以目注视水面,那浮漂正在随着波浪一沉一浮。

赵承终于忍不住说道:“你钓鱼不打窝子吗?”

郑玉诚道:“何谓打窝子?”

赵承形容道:“假如鱼是一群饥民,打窝子就是撒出去的米粒,钓钩上的则是白面大馒头。”

“饥民见了满地的米粒,想要拣起来吃的话,既慢又费力,因此就会去吞钓钩上的馒头。米粒,就是窝子。”

郑玉诚恍然,笑道:“我还真不曾打过窝子,不过你说的这个方法倒是有趣,改天可以试试。”

他又接着刚才的话题说道:“《诗》之失愚,《书》之失诬。既然你侧重尚书,则应当保持沉稳而不浮夸。”

“张老提到了你,说你是人才难得,希望拜入老夫门下。”

“今日在这里,老夫交待给你一个实底,平日里,老夫可以指点一些你学习上的疑难,但你我之间,并无师徒名份。”

“若你想要拜我为师……”郑玉诚摇了摇头,不再言语。

赵承想要找人指点学问上的难题,固然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想要借助师徒的名份,给自己加上一层保护,震慑洪元奎。

现在看郑玉诚的意思,就是看在张大顺的面子上,可以交流一下学问,但是绝不收徒。

果然,张大顺没有说错,这个郑玉诚的确是不太容易拜师。

赵承并没有死缠烂打,他相信世界上没有攻不破的心防,也没有办不成的事情,如果有,那就是方法没有找对。

郑玉诚不收徒一定是有原因的,要找到这个原因,破掉心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赵承恭恭敬敬向郑玉诚施了一礼:“赵承在这里谢过老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