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从严治家(2 / 2)

“陛下,倘若真要这样安排的话,那今后宗禄这块儿,只怕外朝有司会卡住吧?”朱恭枵顿了顿,讲出心中所忧之事,“还有新设的皇明宗军,每年开支的粮饷也不少,这笔银子该从何处找补?”

<div class="contentadv"> 这世上就没有蠢笨之人。

朱恭枵讲的这些,恰恰是最关键的事情。

即便是现下的宗禄银子,因为朝廷面临的种种困境,暂时性的给停发掉了,只给底层宗室发放,可是困难终究要解决的那日吧?

等到朝廷的困难解决了,那宗禄银子你就不好意思再不发吧?

不管怎么说,咱们是一家人啊,你这位大明皇帝,不能眼睁睁看着我们饿死吧?

“这个朕已经想好了。”

朱由校笑笑,看向朱恭枵说道:“朕会允准宗人府专营一些产业,作为宗人府主要的开支用度,今后宗人府还要清丈田亩,在各地的宗藩宗室,名下田亩要是超出宗人府所定规模的,那部分要收税,直充宗银库。”

“当然了,朕也绝非无情之人,宗人府名下专营的那些产业,宗藩宗室可持银购股,每年都会有分红,这点朕能做出保证,绝对是稳赚不赔的买卖,上述的这些事宜,朕只给周王你讲明了。”

朱由校潜在的意思很明确,这些设想要是传出去的话,那朕就找伱周王,朱恭枵哪儿会听不出啊。

但是听到这些的朱恭枵,心里忍不住吐槽起来,这是不打算叫人活了啊,你这个大明皇帝,眼睛都盯到自家人的田产上了!!

这就是所处的位置不同,造成的想法不一致。

朱由校作为大明皇帝,必须要将这些给理清楚,从今往后的大明,国库是国库,内帑是内帑,宗禄是宗禄,公私必需要分明,朱由校不会再给任何人任何机会,将压力传导到地方底层群体身上。

在记载的种种史料里,无不灌输一个观点,即大明要供养大批宗藩宗室,每年拿出多少银子出来,可实际上这笔银子的开支,是由外朝有司实际审计与发放的,在吏治清平的时候没说的,这都叫宗藩宗室给拿走了,但是在吏治腐败的时期,哪怕是宗藩宗室,他们就能足额拿到这笔宗禄吗?

答案显然易见,只怕是不能。

既然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那么朱由校唯一能做的,就是将一切掰扯清楚,不给任何群体机会去钻空子。

从今往后啊,大明宗藩宗室这一群体,就由宗人府全权负责,外朝有司无需插手,也无权插手。

至于与之息息相关的礼制宗法,宗人府下辖的有司衙署,会参考最高层面的礼制律令,从而明确宗法律令,以此来约束和管理宗藩宗室。

等到上述这一切都理顺清楚,宗人府都按规矩去缴纳各种税目,朱由校倒要看看别的群体,还拿什么理由去搪塞。

再说天子喜于民夺利,那就有底气掰扯了。

宗藩宗室都要规规矩矩的缴税。

你们凭什么不缴?

你们难道比宗藩宗室还高贵?

你们口中的民,代表的就是你们自己,至于真正的底层群体,那在你们眼里就是随意榨取的生产资料。

既然是这样,那就针尖对麦芒呗。

“涉及宗人府的这些卷宗案牍,周王都带回去好好看看。”

朱由校向前探探身,伸手对朱恭枵说道:“这段时间周王就不必回上林苑了,暂住在十王府吧,朕还是那句话,宗人府今后是要从严治家的,但是不代表着朕就只会苛待。”

“最初在京的那帮勋贵,对朕提出的十三行持银购股,一个个也是不情不愿的,现在去问问他们,谁愿意退出十三行?哪怕是拿双倍银子去购买他们的银股,要是有一个的话,朕愿出三倍的银子!”

听到这里的朱恭枵,想起了先前知晓的一些情况,眼下天津十三行在京城的名气都传开了。

“臣领旨。”

朱恭枵起身作揖道:“臣会认真看这些卷宗案牍的。”

既然宗人令一职跑不了了,那多了解些也没有坏处,万一能从中捞取到好处呢?这对于周王府而言是有好处的,至于其他藩系,朱恭枵还真没有想太多……